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旨在为BCNU在临床治疗脑肿瘤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术中取新鲜人脑室管膜瘤标本一例,制备为单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获得脑肿瘤干细胞和接种于含血清培养基中获得肿瘤细胞,7d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两组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nestin的表达,并用培养7d的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将两组细胞接种于96孔,将BCNU稀释为1ug/ml、0.1ug/ml、0.01ug/ml、0.001ug/ml、0.001ug/ml五个不同的浓度,作用于细胞72h后,MTT法测OD值,分别计算抑制率(IR)及半数抑制率(IC50);2、细胞周期检测: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以0.01ug/ml浓度的BCNU作用细胞6h、12h和24h,设不加药组为空白对照组,记为O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克隆球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nestin;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贴壁生长,不表达CD133和nestin。2.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及脑肿瘤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10μg/mL),呈浓度依赖性,其对肿瘤干细胞(IC50=0.157μg/mL)的抑制低于肿瘤细胞(IC50=0.072μ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阴性对照比较,两类细胞均表现为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伴有凋亡细胞的增多,但肿瘤干细胞的改变(24h)出现晚于肿瘤细胞(6h)[结论]1.本实验初步证实人脑室管膜瘤瘤中存在有脑肿瘤干细胞,可通过无血清培养法获得,可能为室管膜瘤的起源细胞,该现象符合脑肿瘤干细胞学说。2.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CD133和nestin也可以作为脑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使用。3.在体外实验中,BCNU对人脑肿瘤干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成正比例关系。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药物作用于脑肿瘤干细胞后细胞周期的改变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增多,并伴有凋亡细胞的增多,提示BCNU对脑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可能为作用于细胞的S期,干扰DNA的合成起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5.通过脑肿瘤干细胞与脑肿瘤细胞进行比较,发现脑肿瘤干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低于脑肿瘤细胞,并且药物作用后脑肿瘤干细胞在细胞周期上的改变也晚于脑肿瘤细胞,两者均提示较脑肿瘤细胞而言,脑肿瘤干细胞对BCNU具有一定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