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严重制约了训练计划的实施和运动成绩的取得。研究者以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福建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的损伤部位以腕关节(68%)、踝关节(58%)、腰部(54%)、膝关节(38%)最为明显,男运动员损伤部位集中在腕关节和腰部,女运动员集中在踝关节和膝关节,随着年级和运动等级的提高,损伤部位更加集中,其中腕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比例、损伤时机和损伤程度在难美项群中具有明显特点。在访谈、观察后发现,目前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不再局限于过度疲劳,旧伤复发,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技术错误,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外在的环境因素等,还包括国际竞赛规则变化致使成套动作难度增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综合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先天体质不同致使运动损伤存在个体差异以及训练环节控制不当和某些客观因素致使运动损伤风险增高。为此,研究者针对损伤现状结合前期调查及问题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学习有效沟通,增加团队之间的交流,研发训练辅助器材,推广运动护具,普及急性损伤的应急治疗措施和慢性损伤的治疗方法,研制普及运动员专用药物;教练员与运动员明确角色定位;明确项目特点以及选材范围,合理搭配比赛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