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统昆虫化石研究与地质意义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高原内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生物化石的分析能够反映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而对青藏高原的地质运动的研究提供古生物学方面的印证和补充。而昆虫是与环境变化极其密切的生物,环境变化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中树木的生长与发育,进而影响生活期间的昆虫类型与昆虫数量。昆虫与其生长环境中的植物群体是互惠互生,协同进化的,因此对昆虫化石的研究是研究古环境良好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采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中新统的昆虫化石研究,恢复研究区当时古环境,进而探讨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时期的环境特征。本文研究的柴达木盆地中新统昆虫化石标本有8件,其中成虫标本5件,幼虫标本2件,蛹标本1件,分属2目、4亚目、5科、6属、8种。成虫标本分别鉴定为双翅目(Diptera)的柴达木伊蚊(Aedes Qaidamica sp. nov.)、.柴达木食蚜蝇(Syrphus qaidamicus sp.nov.)、柴达木潜蝇(Agromyza qaidanica sp.nov.),以及膜翅目(Hymenoptera)的柴达木啮小蜂(Tetrastichidae qaidamican sp. nov.)、锯蜂科(Megalodontidae)未定属种(Megalodontidae gen. et sp. indet.)、幼虫标本两件:一件为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未定属种(Culicidae gen. et sp. indet.)幼虫化石,另一件为双翅目(Diptera)毛蚊科(Bibionidae)未定属种(Bibionidae gen. et sp. indet.)幼虫;蛹标本一件,为双翅目(Diptera)蝇科(Muscidae)未定属种(Muscidae Bibionidae gen. et sp. indet.)蛹化石。通过对化石标本的鉴定,并将化石种与现生种进行对比,结合不同生境的昆虫组合,认为化石标本其生境为水位季节性变化的湖泊。其湖泊边缘为草地,并且存在一定的盐碱化,林地距离湖泊较远。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带由于所处的重要构造环境以及良好的油气和煤炭资源前景,长期以来就引起能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区内的汝箕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太西煤的产地,盛产世界上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假期的增多,以乡村为主要目的地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逐步兴起,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之一。 龙泉山西部的坡丘区相对平原地区,因用地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育规律以及认知规律,为他们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践行“愉快教学”的理念,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探究以“愉快教学”为主的小学美术教育实施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愉快
文章第一部分简述黄庭坚采用高执笔的原因,第二部分分析黄书的艺术特色,第三部分通过比对代表作品,阐释高执笔对其书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