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拖延是人们社会活动中常见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拖延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频繁而长期的拖延会影响个体的学习、生活,更有甚者会危及身心健康。为进一步了解拖延产生的本质原因,完善拖延理论,为临床预防和矫正拖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父母教养方式、自尊、自我效能感与拖延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分别讨论父母教养中的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三种常见方式与唤醒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分析自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拖延、自尊、自我效能感的显著差异。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拖延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拖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 2.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拖延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正向预测拖延,父母情感温暖在一定程度上负向预测拖延。 3.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拒绝一定程度负向预测自尊、自我效能感;父母情感温暖一定程度正向预测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父母过度保护正向预测自尊,负向预测自我效能感。 4.自尊在父母拒绝与拖延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情感温暖与拖延间有完全中介效应。 5.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拒绝与拖延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在父母情感温暖与拖延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6.自尊、自我效能感在父母过度保护与拖延间均不存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