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意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长篇小说创作登上中国文坛的。他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关注。文化批判是老舍小说创作一直坚持的一个母题,本文试图分析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意识,寻求老舍自立于中国现代文坛的独立价值。全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要分析老舍小说近十年的研究现状,根据现状选择本文的切入角度。正文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主要分析老舍文化批判意识的形成及历程演变,即主要通过老舍创作的三个阶段来阐述其形成的过程。二十年代:文化批判意识的初步确立,老舍在异国开始文学创作时,其作品就带有文化批判色彩;三十年代:老舍文化批判意识的逐渐深化,老舍这一时期的创作,通过对市民生活哲学的剖析,在对社会批判的同时又坚持着文化批判:四十年代:文化批判意识的建构,这一时期老舍对国民性与传统文化重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文化价值观念。第二章:主要具体论述老舍以国民性为基点,来反省传统文化。老舍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的剖析,这构成了他小说的精髓。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剖析畸形人物,反省传统文化。老舍在作品中塑造了两类畸形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性格的刻画,揭示了传统文化的负面因素。(二)、努力发掘亮点,弘扬民族精神。老舍在批判旧文化和国民性弱点的同时,又极力张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积极伟大的一面。(三)、提出改造国民性的理想,实现思想启蒙。老舍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重建国民理想性格的思考,显示了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在他开始创作时,就自觉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在揭露国民性弱点的同时,又积极地从文化、礼俗、心理等层面探索造成这种病态的根源。第三章阐述了老舍文化批判意识的意义。即(一)、老舍小说中文化反思的现代意义。在老舍的作品中对社会的批判内容常常蕴含着文化反思的底蕴:一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老舍开始了对都市文明病的反思;另一方面,一直贯穿在老舍作品中的文化反思意识,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双重的批判。(二)、对五四小说作家创作的重要补充。老舍作为一个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民主主义作家,更看重自我生命的感受,老舍以其对文化的批判和重建双方面自觉地表达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怀。结语简析了老舍的小说创作以展现北京市民生活世界为基点,在不断对文化的反思和选择中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价值。
其他文献
河姆渡遗址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早期原始文明的重要标志,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农耕文化主体是最突出的特征。从大量出土文物判断,河姆渡遗址已具有
为缩短六堡茶陈化时间,同时获得理想的品质,进行不同的渥堆发酵程度对梧州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及干湿交替适度加温的仓贮方法对六堡茶陈化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获得"陈
本文根据传世遗物、考古资料与相关文献,探索了宋元明初釉上彩,认为中国早期釉上彩以磁州窑红绿彩为代表,红绿彩的主要颜料——矾红,由我国工匠发明并用于装饰瓷器。金代磁州
干燥剂在食品和药品包装中经常用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以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硅胶、蒙脱石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态称量法研究干燥剂的平衡含水率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并用等温吸
对灯具设计原则与语义符号进行探讨,指出了基础性、传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四大原则。在相应的原则中,基于图形学对古代灯具的原有符号及传承语义符号、现代灯具的各个部件的
广西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节令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其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农民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但仍存
网络媒体自诞生以来,就显示出其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网络媒体目前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体育运动
华北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地层,其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上个世纪70年代文留煤型油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华北上古生界油气田勘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期,鄂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制度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跟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制定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准则。我国的会计制度变迁是以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电视节目类型之一。伴随着大众传媒娱乐功能不断增强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比重迅速增长的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普遍缺乏新意,节目形态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