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VF-GERT网络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力分析及政策优化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话语权的关键。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在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池能量密度接近国际水平,部分指标具有一定优势,国产电机具备量产能力。但我国新能源汽车缺乏标志性产品,相关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IGBT模块、整车集成技术等存在短板,上游产业链如锂矿资源、稀土资源等仍被西方所控制,造车成本居高不下,现行政策对技术创新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待提高。为了发挥政策更大的助推效力,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则需要从测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技术链上的效力出发,探寻产业技术创新价值转移规律,找出影响政策效力的因素,对未来产业政策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政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观全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关键核心技术仍未实现重大突破,技术研发整体成效并不显著,针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政策协同力相对不足,频繁变化的政策转向也令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无所适从,在未来政策制定还需谨慎,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其次,构建带有不同政策组合冲量的IVF-GERT网络模型,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力参数等主要参数进行算法设计。结合现实情况和理论方法,分析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网络的基本要素,应用GERT网络的方法表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统,结合GERT网络模型独特的运算方法,设计出衡量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效力的多个参数,将产业政策效力可视化、定量化。再次,通过实证数据,在有无政策对比的情况下,探寻各主体间创新价值转移规律,验证了产业政策对创新价值的助推效力。研究发现不同政策组合对各技术节点的助推效果存在差异,并且差异性与各技术环节对应的政策协调性有关,突破上游关键原材料制备技术是提升整体创新价值的关键。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产业政策对创新价值助推效力的大小关键在于政策系统协调度的高低。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系统的优化试图从结构布局、具体措施、机制等方面提高政策系统内部协调性,促进上下游技术协同发展,最大程度提升产业链创新价值。
其他文献
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集污水处理与能源回收为一体的新型技术,包括将低浓度废水和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序列,由于转座子的存在,真核生物拥有动态基因组。基于其编码转座酶的能力,转座子可分为自主性转座子和非自主性转座子,非自主转座子失去独立转座能
在许多真实体系中,虽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简单,但在更大的尺度上系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新现象,即涌现行为,这样的系统通常被归类为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涌现行为是科学探究的核心问题。对于这类行为,我们难以直接用已有的物理学规律来描述。近年来,为了描述这类复杂系统的行为,人们一直在尝试发展新方法,其中复杂网络方法被认为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的一个有效方法。生物体系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其在不同的层次上都会表现出
自古以来,水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对水最初的认识,是它的形态多变,仅是一年四季,它就可变化云、雾、雨、露、霜、雪、冰等各种形态。在物理学上,肉眼可见的各种形态的水,称之为宏观尺度的水。我们对宏观水的行为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微观尺度下,特别是界面附近水分子的行为,以及对界面各种物理性质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发现,刚性界面上的水分子通过与周围水分子和界面形成饱和氢键的方式,得到
近年来,泛函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已经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神经网络动力学和生物生态学领域的泛函微分方程模型的动力学研究尤为活跃.本文综合运用微分不等式技巧、非线性泛函分析和泛函微分方程的定性与稳定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具有非线性衰减函数的分流抑制细胞神经网络模型和具有非线性死亡密度依赖函数的Nicholson飞蝇模型中的两类非自治泛函微分方程解的定性与稳定性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全文共
本研究为绿色新型调节剂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百合的高品质栽培和商品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解决目前百合栽培生产中生长周期过长、栽培基质要求高、场地要求大等问题
纳米孔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测序成本低、测序时间短和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检测技术。而薄膜纳米孔因其厚度较薄,在DNA分子检测领域展现
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是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快速读取DNA序列的方法,是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核心。固态纳米孔DNA运动控制存在的主要难题为固态纳米孔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和DNA通过固态纳米孔的速度太快。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本文从有限元仿真和实验两方面研究控制DNA通过固态纳米孔运动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成果如下:(1)利用多物理耦合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固态纳米孔DN
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协调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回收再制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已经对生物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和滞后性给污染修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含氧官能团丰富,吸附性能优越,化学稳定性良好,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视为一种长效的土壤改良剂和污染修复剂,而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用纳米零价铁和多硫化物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制备得到新型生物炭复合材料。然后以外源添加硒污染的农田土壤和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