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革、人口结构和居民需求变化等,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的社会管理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关注民生,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近五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以社会工作为职业化发展方向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民办社工机构),他们以专业的知识、独有的价值理念、娴熟的技巧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特别在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民办社工机构内,政府以“购买社工岗”的形式,与民办社工机构合作。由机构培训、选派专业的社工人员介入到各服务单位,进行适应、调试,进而开展社会工作。但是,由于转型期的环境背景,造成在政府、社区、民办社工机构等主体之间资源转换的不协调、造成民办社工机构在介入相关服务单位时,出现合作上的障碍。在以往的很多研究文献中,大都在试图探讨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困境及出路。但是他们更多是基于机构本身的发展能力探讨。而民办社工机构发展至今,其存在的必要性已不是探讨的重点。而现在关注的是,在政府部分职能让渡的情况下,观察不同服务输送主体因资源占有状况的不同而出现的合作上的障碍,或者困境。即具体到实践中,民办社工机构作为持有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主体,在介入社区时也会遇到很多障碍。那么,有哪些障碍在阻碍着民办社工机构介入社区呢?这些障碍对没有进行注册的民办社工机构又有哪些不一样呢?有没有一些障碍是所有民办社工机构都必须面对的呢?而且最重要的是,障碍因什么而产生,怎样克服这些障碍有效地介入社区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中借助社会转型的背景,以资源视角,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工机构:民办社工机构A和草根社工机构B。并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借助转型期的大背景,并深入分析转型期的哪些特征影响了社工机构介入社区,并实际分析两个服务社介入社区的过程;二是借助上述分析,在理论层面上进行障碍分类归纳,看介入中到底有哪些障碍是必须考虑的。在此部分障碍分类中,其中一类我们将借用长度访谈法,通过长期实践和与专业人士的深度访谈,并运用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转型期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找出介入障碍的原因所在。三是以两个服务社具体介入社区的过程为例,来总结经验、挖掘不足,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最后,研究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在目前社区转型序间状态下,民办社工机构介入社区有或多或少障碍。这种障碍的产生与政府、社区、及机构本身转型中利益协调不一致有关,未能将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分配,这个障碍适应的过程也许需要很长时间。第二,民办社工机构在介入社区遇到的障碍中,有一类是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这就是接受服务的机构工作员的内心反映:不情愿接纳。研究认为,在众多介入社区障碍中,此类障碍是最难克服的。第三,在对民办社工机构介入社区障碍策略研究中发现,注册民办社工机构介入社区采取的往往是自上而下介入策略,而草根民办社工机构在介入社区时往往采取自下而上介入策略,这是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机构的自身资源、能力状况有关。同时,在总结这两种介入策略经验与不足时,以组织自身发展为视角,考虑组织长远发展目的,引述部分关于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讨论,以供未来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