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烟煤粉预热及其燃烧和污染物生成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 : 35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其中难燃的无烟煤占了煤炭总产量的17%。由于煤炭资源的短缺,越来越多的无烟煤被直接用来进行发电,最近几年其份额仍在不断增加。同时,低阶煤梯级利用技术产生大量的几乎不含挥发分的半焦也有待于燃烧发电利用。然而,由于无烟煤和半焦挥发分含量低、固定碳含量高,在燃用上述燃料的一些煤粉电站锅炉中,普遍存在着火困难、低负荷条件下燃烧稳定性差、飞灰含碳量高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高等问题。本论文依据预热强化燃烧的基本理论,建立无烟煤粉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系统,揭示无烟煤粉预热机制,探索预热燃料高效燃烧方式,实现无烟煤粉稳定、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物排放的统一。在无烟煤粉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实验台上,对无烟煤粉的预热特性、预热燃料的燃烧特性、煤氮向氮氧化物的转化过程和脱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研究了循环流化床主要运行参数和下行燃烧室配风方式对无烟煤粉预热、燃烧及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无烟煤粉在循环流化床中,在较低的空气当量比的条件下,发生部分热解、气化和燃烧,可将自身温度加热到800℃以上。无烟煤粉经循环流化床预热后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增大,煤焦颗粒变得疏松多孔,预热燃料的物理特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煤中氮元素在预热过程中发生了析出和转化,析出的煤N主要被还原为NH3和N2,煤N的还原对NOx的减排较为有利。煤中各组分的转化率随预热温度和循环流化床空气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无烟煤粉在循环流化床中的预热温度超过800℃,预热燃料和高温煤气进入下行燃烧室后,与空气相遇发生快速、高效燃烧反应。无烟煤粉预热后燃烧稳定,下行燃烧室温度分布均匀,预热燃料的燃烧不存在着火延迟,燃烧速率处于扩散燃烧控制区,无烟煤粉预热后燃烧效率最高可达97.5%。无烟煤粉经过预热后,其燃烧特性和燃尽特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煤粉循环流化床预热技术和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相结合,在提高煤粉燃烧稳定性和燃尽效率的同时,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上也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无烟煤,在没有尾部脱硝装置的情况下,NOx的排放最低可达到103mg/m3(6%O2),接近国家排放法规的限值。NOx排放和煤粉中燃料N向NOx的转化率随煤粉粒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预热温度为900℃时达到最低值;随着循环流化床空气当量比的增加而降低。随还原区空气当量比和总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和还原区停留时间的减少,NOx排放增加。在循环流化床中加入石灰石,对系统的SO2减排有明显的作用,脱硫效率可达到50%以上。脱硫反应发生在循环流化床中,最主要的脱硫反应为H2S和CaO间的反应。循环流化床中加入石灰石对NOx的排放的影响和煤种有重要关系。在东胜褐煤和大同烟煤的预热燃烧中,石灰石的加入对NOx的减排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在阳泉无烟煤和神木半焦的预热燃烧中,石灰石的加入对NOx的排放基本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烟煤粉循环流化床预热燃烧技术可以实现以无烟煤粉为主的低挥发分燃料的稳定、高效和清洁燃烧。研究结果为难燃的无烟煤及低阶煤提质后的半焦在燃烧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
其他文献
<正>"阅读期待"是"接受美学"经常引用的概念,它指的是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和阅读需求。或者说,任何读者总是怀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带着自己的阅读目标去阅读的,这种"阅读期待"
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经济的增长,广义上还包括了国民的生活质量,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制度的改进及人类能力的提高等。但是,经济的增长是其他人类发展指标提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就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水库大坝工程及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到极端的表现形式,严重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草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草地
现如今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被广泛应用在很多领域,比如寻人、移动电子商务、紧急救助、交通导航、远程信息处理、物流控制等等。本文针
文章论述了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机理,并按不同生活型综述了不同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指出了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选择依据,并展望了其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人们被包围在一个现实媒介化的环境之中。媒介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以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不断重塑人们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