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基于湖北三县市的农户调查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ky128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及热点之一。国际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有众多的国家政府机构、科研部门及社会团体均在关注着发生在其周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有限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以及快速提高的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等特殊国情,决定了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分布广、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农村居民点的扩张对耕地资源的威胁比城镇更大,成为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成为我国LUCC研究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受资料的限制,我国学者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户是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微观主体,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农户角度深入探析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成果,笔者立足于农户角度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构建相应的实证分析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携6位硕士研究生于2006年10月、11月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孝感市孝南区和枣阳市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共获得909份农户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30份,分别包括江夏区的293份、孝南区的315份和枣阳市的222份。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孝感市孝南区和枣阳市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章: 第一章:绪论。论述了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这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论文研究的前提,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论文研究的方法、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具有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包括用地规模的变化和用地强度的变化两个方面。农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微观主体,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正促制度的变迁等因素均影响到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同时,农户自身的属性如家庭人口结构、家庭收入等同样对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发生变化。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LUCC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划分为外部动力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章:研究区域的选取与抽样调查。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省内地貌类型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本研究选取处于武汉市近郊的江夏区、孝感市的孝南区和枣阳市作为研究区域。 第四章: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在农户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研究区域内农地居民点户均用地规模总体趋于下降,而用地强度则逐步提高。由于三县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用地规模变化速率上,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户均用地规模表现为枣阳市>江夏区>孝南区,而用地强度变化速率则表现为枣阳市>江夏区>孝南区。 第五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13.0,采用调查所获得的有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微观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即农户建房时所考虑的自然灾害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农户建房宅基地用地来源、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情况、农户对宅基地权属的认知情况、农户户主的年龄、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家庭上学人员数量、农户家庭男性人口比例和农户建房自有资金比例等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则主要包括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农户对宅基地所有权主体的认知、农村税费改革、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家庭男性比例、农户家庭上学人员数量、农户建房自有资金比例和农民建房从众跟风心理。而且,通过分县市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也表现出一定区域差异性。 第六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基于农户意愿的分析。本章借助SPSS13.0,采用776份农户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农户近期内的择居建房打算、农户对村庄规划的态度、农户移居中心村的态度等农户意愿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户近期内择居建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户家中男性人口比例、家中老人和上学人口数量、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住房使用年限及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程度等;影响农户对村庄规划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农户人均住房面积和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等;影响农户搬迁至中心村的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和农户兼业类型等。根据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趋势,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将会适度扩张,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则进一步提高。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总揽全文,综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从政府角度就如何合理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近年研究发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教师的健康水平低于社会正常人,并有向职业疾病发展的趋向。教师的常见病主要包括:慢性咽炎、肩颈痛、腰背痛、下肢静脉曲张、胃肠病、心理问题等方面。大量研究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本文主要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9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的外文引文数量、引文文献类型及引用期刊的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与比较。认为该结果对了解国内图书馆学研究者获取国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4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本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相关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注重顶层设计,理清课程、专业和服务社会的关系,明确专业、学科、课程与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等,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及其学科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语文写作应该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上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界权威就提出了“生活写作”的教学理念。如中国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写作源于生活”,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生活化写作”说等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写作”的教学内容还是较为宽泛,缺
介绍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开发的失败知识数据库的建设理念、建议方法、知识组织采用方式,指出当前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际,失败知识数据库的建设理念、建设方式以及知识组
介绍电子预印本文库是开放存取运动推荐的一种非正式科学交流系统.指出我国的电子预印本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其发展受“E-printArchive”用户提交论文的积极性不高,提交论文的
探讨被引文献检索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揭示传统被引文献在检索方法和原理上存在的缺陷,指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与新的检索流程原理能够促使被引文献检索功能大大增强,从而为被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7-000-01  摘 要 随着近几年中国足球在发展道路上出现的许多问题,中国足球越来越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天津市民族中学足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结果表明天津市民族中学体育教师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但足球专项教师基数少,有关部门不重视不支持等问题。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