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和三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为一类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虽低,但可对患者本人及其后代造成严重影响。对这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及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凝血因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在基因水平上为早期诊断、产前筛查、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等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症家系和3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了表型诊断和基因分析,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目的:  明确该遗传性FⅦ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类型,结合患者及家系成员实验室表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对本课题组在凝血常规功能检查中发现的FⅦ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一期凝固法对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因子Ⅱ活性(factorⅡ activity,FⅡ∶C)、凝血因子Ⅴ活性(factorⅤ activity,FⅤ∶C)、FⅦ活性(FⅦ∶C)及凝血因子Ⅹ活性(factorⅩ activity,FⅩ∶C)等凝血功能项目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bentassay,ELISA)进行FⅦ抗原(factorⅦantigen,FⅦ∶Ag)的检测;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Ⅶ基因进行扩增,将PCR产物测序后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的F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Blast),找寻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先证者PT延长,FⅦ∶C和FⅦ∶Ag明显降低;父亲、母亲、姐姐及儿子的PT正常或稍延长,FⅦ∶C和FⅦ∶Ag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测序发现先证者FⅦ基因第8号外显子存在g.11482T>G杂合突变(导致FⅦ蛋白第348位组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His348Gln)和g.11496 G>A杂合多态性(导致第353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Arg353Gln);其母亲、姐姐、儿子均存在FⅦ基因g.11482T>G杂合突变;父亲存在FⅦ基因g.11496 G>A杂合多态性。  结论:  本例先证者的FⅦ基因His348Gln杂合突变和Arg353Gln杂合多态性共同导致了其FⅦ缺陷。其中His348Gln突变来自母亲,Arg353Gln多态性来自父亲。  二、三个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目的:  明确3例遗传性FⅫ缺陷症(inherited factorⅫ deficiency)患者及家系成员的表型及基因类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对本课题组在凝血常规功能检查中发现的PT正常,而APTT明显延长的3个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其PT、APTT、FIB、凝血因子Ⅷ活性(factorⅧ activity,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factorⅨ activity,FⅨ∶C)、凝血因子Ⅺ活性(factorⅪ activity, 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factorⅫ activity,FⅫ∶C);采用ELISA法检测凝血因子Ⅻ抗原(factorⅫ antigen,FⅫ∶Ag)。根据FⅫ基因序列(GenBank AF538691),应用Primer Premier5.0TM软件共设计7对引物以覆盖FⅫ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3个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Ⅻ基因进行PCR扩增,用Chromas软件将测序结果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中的FⅫ基因序列(AF538691)进行比对(Blast),找寻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3例先证者APTT均明显延长,FⅫ∶C均降至2%以下,FⅫ∶Ag亦平行下降至1%。3个家系都发现常见的FⅫ46C/T多态性;同时家系A先证者发现g.5741-5742delCA及g.7142insC双重杂合突变,其胞弟也有相同的双重杂合突变, FⅫ∶C和FⅫ∶Ag分别为3%和<1%,2个儿子均为FⅫg.7142insC杂合突变其FⅫ∶C分别为29%和34%;家系B先证者及其女儿、外孙均发现FⅫg.6800-6808de19bp杂合缺失突变,后两者的FⅫ∶C和FⅫ∶Ag也显著降低,FⅫ∶C分别为15%和16%;家系C先证者发现g.8699G>A(导致FⅫ第542位甘氨酸被丝氨酸替代,Gly542Ser)杂合突变,其父亲发现同样的杂合突变,FⅫ∶C和FⅫ∶Ag分别为21%和25%,母亲只有46C/T纯合多态性,FⅫ∶C和FⅫ∶Ag分别为51%和62%。  结论:  1.3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除有46C/T多态性外,共发现FⅫg.5741-5742delCA、g.7142insC、g.6800-6808de19bp、g.8699G>A4种基因突变。其中g.5741-5742delCA和g.6800-6808de19bp为两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2.FⅫg.5741-5742delCA、7142insC杂合突变及第1号外显子启动子区多态性46T/T与家系A的FⅫ水平降低有关。  3.FⅫg.6800-6808de19bp杂合缺失突变及第1号外显子启动子区多态性46T/T与该家系B的FⅫ水平降低有关,但先证者与其女儿、外孙有同样的基因突变,FⅫ∶C却有较大差异,其原因还待进一步研究。  4.FⅫg.8699G>A(Gly542Ser)杂合突变、第1号外显子启动子区多态性46T/T及年龄与该家系C的FⅫ水平降低有关。
其他文献
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典诗词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学生诵读品鉴这些诗篇,不仅能徜徉其中获得美的享受,当前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应适度扩
目的:评价Tc-MIBI鼻咽癌阳性显像(Tc-MIBI SPECT)对原发性鼻咽癌的诊断和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局部残余或复发病灶的鉴别的价值.方法:(1)分别对2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鼻咽癌
麦后直播棉能显著提高棉田复种指数和植棉劳动效率,因而,近几年来受到本省沿江地区棉农的广泛关注。但由于除了品种因素外栽培技术尚不完善,皮棉产量不尽理想。利,植密度是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争相辉映,各类艺术异彩纷呈,人们需要不同一般的心灵感受,中国画已不能仅仅作为“传统艺术”存在,它必须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中国画在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实
思维是人脑以理性形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近年来,我国小学基础教育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需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正确率,还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举例探讨面对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学生”,如何引导班里其他同学用平等尊重的眼光去对待他,如何使其乐观面对挫折.教育的
本文紧紧围绕当下高校大学生美术创作现状展开论述.以美术创作“技”、“道”共生,“道”、“技”结合为论证依据,强调高校美术创作同样要遵循这一艺术创作规律.本文重在分析
目的 建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的小鼠模型 方法 Balb/c纯系小鼠,120只雌鼠作为移植的受体,60只雄鼠为动员鼠,作为移植的供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移植:在移植前第6天每只雄鼠腹腔注射CTX400mg/Kg,从第5天起每只雄鼠皮下注射G-CSF5μg/次,2次/日,连续动员5天直至移植前一日,在移植日,雌鼠接受Cs137全身照射7.5Gy,将经过动员的Balb/c雄鼠无菌取眼
目的:1.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进行方法学评价。2.检测不同分期的慢性肾病(CKD)患者血浆及尿液NGAL浓度,以明确血、尿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