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武术开展的如火如荼,武术进校园迎合了当下中小学的健康发展目标,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武术教学在校园中的改革也亟待改进和完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具有与其它运动项目不同的观念价值和技术特点,教师既要让学生们学习一身本领,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国脉传承,传播武术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文武兼备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进行改革的基础和依据。中小学作为青少年武术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强健学生体魄、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任。因此,我们要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加强校园武术的管理和发展,完善当前武术教学思想,探索传统武术文化的伦理与道德,挖掘武术文化内在精神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学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武术教学发展的背景和历史,探讨影响武术教学的因素,提出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旨在促进校园武术更好的发展,开拓学校武术教学的新局面。本研究主要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四个因素出发,分析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影响,大胆提出促进武术教学改革的理论路径,并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课程方面,增加武术课时的比重,加强基本功教学与练习;开发特色课程,发挥当地学校优势;推进武术段位制,平衡武术多元化与段位制的关系。(2)在教材方面,回归技术硬实力,培养攻防意识;提高武术素养,塑造良好道德;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武术教育价值。(3)在教师方面,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考核机制;聘请民间拳师,引进地方特色拳种;渗透地方武协,加强全民合作。(4)在学生方面,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以武修身,奠定终身习武的基础,以德育人,提高学生品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