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迄今为止,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LIRI)仍是胸心外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LIRI常发生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肺栓塞及休克等多种临床情况下,尤其是肺移植过程中,严重时可以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的特点是非特异性的肺泡损伤、肺水肿和低氧血症。肺移植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移植肺损伤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所以有必要更好的理解LIRI的机制,以及找到更有效的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 PostC )是一种在再灌注初期间断预灌注的新方法,在心肌和肝脏中已经证明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后处理干预,通过检测肺组织中SP-A及NO表达水平探讨后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分析后处理措施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材料和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30g/L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气管切开后气管插管连接TKP-200C型小动物呼吸机控制呼吸,呼吸频率60次/min,吸呼比为1:1.5,工作压力(即潮气量):0.02MPa。经左胸第五肋间进入胸腔,游离左侧肺门,过阻断带,末端套橡胶管形成活结备阻断用.手术操作前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肝素钠100U/kg以维持肝素化.在再灌注期间,每隔1h由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ml/kg以补充水分的丢失.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C组):完成以上手术操作,但肺门不阻断;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又分为两个时段,即缺血45min后再灌注45min组(IR45)和再灌注120min组(IR120);缺血后处理组(P组),亦分成两个时段,即缺血45min后再灌注45min组(P45)和再灌注120min组(P120),本组在缺血45min后,短暂再灌注1min,缺血1min,反复5次,然后全面恢复灌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新鲜左肺组织块,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SP-A及eNOS的表达水平;光镜下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另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上述方法随机分成5组,测定NO含量和NOS、iNOS活性.结果:1.肺组织中SP-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染色,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IR组与C组相比,SP-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P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2.肺组织中eNOS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染色,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IR组与C组相比,eNOS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下降趋势;P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3.肺组织中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测定: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IR组与C组相比,肺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P<0.01), NOS和iNOS活性明显升高(P<0.01),且它们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升高趋势;P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肺组织中NO含量明显下降(P<0.01), NOS和iNOS活性明显下降(P<0.01)。4.肺组织病理变化:C组:肺组织肺泡壁薄,结构清晰,近似正常肺组织;IR组: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液体渗出,肺泡结构模糊,以上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组较之相应时段的IR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结论:(1) I postC通过升高SP-A及eNOS的表达减轻LIRI。(2) I postC能通过下降NO的含量和降低NOS、iNOS的活性,减轻LIRI。(3) I postC是在手术完成后或缺血发生后恢复全面血液灌注之前施予,方法简单,时间从容,无疑较缺血预处理具有更直接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