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路用石墨烯改性沥青行为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尺度下石墨烯沥青的强韧化机制与行为特性研究”和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专项项目—“石墨烯增强沥青作用机制与服役性能基础研究”,主要研发石墨烯改性沥青,在提高沥青各项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求解最佳材料组成,研发石墨烯改性沥青。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优化高温剪切制备改性沥青的方法,通过分析剪切时间、剪切温度、空气(氧气)、剪切转速四因素对基质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剪切的影响,证明剪切过程中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性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氧气)的影响。发明了通氮气制备石墨烯改性沥青的方法。然后使用了膨胀石墨高温剪切获得石墨烯的方法,制备石墨烯改性沥青并测试沥青性能,试验表明膨胀石墨高温剪切获得石墨烯的方法不足以改性沥青获得良好的性能。最终采用石墨烯直接掺加至沥青的方法,优选了十一种表面活性剂,与石墨烯在五种不同的溶剂中超声分散进行比选,最终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醇作为分散剂和分散溶剂,进行制备石墨烯改性沥青,对制备的改性沥青进行性能实验,表明石墨烯的加入使得沥青保持高温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低温延度获得显著提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石墨烯占沥青掺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占石墨烯掺量、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和剪切转速五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对十水平下不同掺量组合的石墨烯改性沥青分别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DSR震荡试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研究石墨烯占沥青掺量、分散剂占石墨烯掺量、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和剪切转速变化对上述10种水平下的石墨烯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DPS软件对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抗车辙因子、蠕变恢复率进行处理,建立模型分别拟合方程,采用LINGO软件设置目标函数求解,根据对各个方程进行约束,最终得出石墨烯改性沥青目标配方为石墨烯占沥青掺量为12.99‰,聚乙烯吡咯烷酮占石墨烯掺量为0.85%,剪切时间为55min,转速为3874r.p.m,实验温度为110℃。经实测,在选择的目标配方下,石墨烯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相比,各项性能明显提升,但是与SBS改性沥青相比,石墨烯改性沥青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他文献
黄土作为一类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分布,其水敏性主要表现为含水率对变形、强度和本构关系等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其中,湿陷性问题一直是黄土力学及工程中的研究热点。黄土多分布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非饱和状态存在,因此对非饱和黄土变形特性的研究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地区的非饱和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饱和黄土的增湿变形
新疆吐鲁番市是典型的荒漠区域,气候极其干旱,自然环境恶劣,造成当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物量低、生物多样性匮乏,生态环境极易受到破坏并且难以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各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电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且日渐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梯的运行安全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工程实际中,电梯的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中奥氏体含量对其硬度、冲击韧性及耐磨性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奥氏体在一定应力作用下转变为马氏体,使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硬度及耐磨性提高;另一方面,过量
目的:探讨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早期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早期识别CGD提供预警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感染住院的21例1岁以内CGD患儿临床资料,按照1:1比例随机匹配与每例CGD组患儿同期、相同性别及月龄、相同主要感染部位的21例普通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既往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以及实验室指标间差异;统计CGD组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高智商案件的高发,公民对自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渴求,这一系列因素,要求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作出变革,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打击
目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发生于视神经的退行性疾病。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其主要与三种线粒体DNA(mtDNA)突变:m.3460G>A,m.11778G>A和m.14484T>C相关。尽管有几种方法可以对这些突变进行基因分型,如:SSCP-PCR、RFLP-PCR以及DNA测序等等,但由于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长远大计一词表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报告同时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文化生态是全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包含社会与个人的精神道德准则,观点以及价值的社会关系系统。文化生态是近代研究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文化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它为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俄罗斯著名学者利哈乔夫面对俄罗斯文化发展所遭遇的现代性困境,对未来俄罗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考和阐释。利哈乔夫是俄罗斯第一个提出文化生态的学者,他认为,自然生存的环境是自然生态,而文化的存在也需要一个良好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最早栽培于中国,是世界产量第五的重要食用菌,在其生产过程中易出现菌种退化现象,造成产量下降和经济损失。课题组前期对V971(S0)通过尖端菌丝连续继代20个月,获得不同退化程度的20代菌株(S1-S20)。本文利用转录组学结合生理生化及相关酶学分析,对草菇菌种退化机制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探明了菌丝继代培养对草菇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