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诉求对政府回应影响研究——武汉市城市留言板的内容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ughty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公众环境保护热情高涨,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强调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及必要性,互联网的发展也推动了公众话语权的增强,大家对环境保护给予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各地方政府也通过开通门户网站、搭建互动平台等方式来丰富互动渠道。这为增进公众与政府的关系提供强大动力,也对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给予更高的期盼。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良性互动是实现社会多元治理的重要保障,是优化政府服务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和谐民主社会的应有之义,这要求公众和政府共同努力。公众环境诉求体现着人民群众在环境领域的追求,是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体现,而高效的政府回应就需要快速有效解决这些诉求。并且,政府回应不是一种单向行为,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地回应,实际上都应该算是公众与政府双向的互动过程,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政府回应行为的公众参与只能算是表面上的参与,所以应该给予二者同等程度的重视。本文基于互联网平台探讨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及表现,旨在探究二者互动过程,以便更好地引导政府与公众形成良性互动。为了探究公众环境诉求对政府回应的影响,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展开研究。首先,选取了武汉城市留言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留言进行宏观观察,发现公众环境诉求的时空特征及政府回应的表现情况。其次,选取部分文本进行编码处理,梳理提炼出了公众环境诉求包含诉求主客体、诉求事项、诉求表达、诉求技巧等四个维度,政府回应分为回应要素和回应技巧两个维度,并以此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然后,本文就公众环境诉求四个维度及政府回应两个维度建立实证模型来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如下:诉求主客体中的代表主体、投诉对象会对政府回应质量产生影响,诉求事项中的污染议题对政府回应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诉求表达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递对政府回应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诉求技巧中的诉求反映会对政府回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压力传导对政府回应质量及积极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可以发现,公众环境诉求中的一些特征或因素是会影响政府回应行为的。经过定性及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对公众环境诉求是有选择性的回应,这种选择性回应会导致政府与公众互动地位不平等及政治信任度下降等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是由于互联网带来“技术赋权”,公众话语权上升,各式各样的诉求通过线上平台得以进入政治系统,留言内容冗杂,政府选择性回应行为出于成本考量以及现行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选择。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实现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良性互动的具体路径:增强互动平台建设,提高治理效率;重视公众环境参与,实现政治平等;强化政府回应能力,赢得公众信任。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对象创新,本文是就公众诉求的环境领域做细致的梳理,通过聚焦于更细微的问题,以期望可以对政府回应公众环境诉求有更加全面和针对性的理解。此外,研究内容创新,本文既不局限于公众环境诉求表现的研究,也不局限于政府回应表现等问题研究,而是在此基础上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剖析公众环境诉求对政府回应的相关影响,从中发现规律与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公开筹款成为社会组织募集资金、发展自身的新途径,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单干走向合作”。2015年以来,每年一度的腾讯“99公益日”更是加速普及了社会组织的互联网筹款行动,为大众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便利。而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将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纳入了法治轨道,对社会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实行严格管制。然而,目前我国90多万家社会组织中绝大多数并
学位
县域医共体作为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要单元,在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县域医共体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的发展不仅注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还更加注重慢性病管理、医防相融建设以及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立健全等以防为主的基层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将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并有效下沉到基层,有
学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并在流域开展生态补偿活动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严格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要求“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对相关利益主体所涉及的资源和利益进行分配,以此促进流域内环境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对流域生
学位
“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至此,干部激励保护机制的政策构想被正式提上日程。而在此之前,各地政府已经围绕与干部激励保护机制相关的一些内容展开了实践,如:干部激励、容错纠错、问责、考核评价等,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制框架。干部激励保护机制作为新时代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一项重要政策设计,没有统一的框架体系,对政策的良性发展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严
学位
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普遍存在着人才、设备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趋高就医的观念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十分突出。“倒金字塔”型的就医结构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加重群众就医负担。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也在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以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均衡资源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构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大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一直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所谓“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战略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基层公务员连结党和人民群众,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社会转型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赋予广大干部新的责任内
学位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危机化造成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各领域的风险交织、叠加,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成为重要议题。自党的十八大至今,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2018年进行党政机构改革,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本文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整合、监督和信任的角度对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强
学位
随着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我国城市发展不再追求过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而是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镇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社区治理问题。现有的老旧小区管理模式逐渐难以实现老旧小区的持续发展,亟需探索新时代下更加适合老旧小区的治理模式。城市空间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空间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早已不再只是治理的
学位
乡镇政府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末端,其发端于乡土社会,并直接面对着基层群众,是链接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媒介。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落实国家政策的职能,也承担着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整体来说,乡镇政府的服务效能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发展,关系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不能落地生根,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能不能实现。在乡镇场域中,乡镇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覆盖范围广、任务重,其所面临的群众问题也
学位
在我国不同政策领域的众多政策文本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诸如“希望下级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实施”、“希望下级政府进行积极探索”等赋予地方政府自主权的表达方式,政策的模糊性现象存在于我国众多政策领域之中。由于模糊政策给了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加之模糊政策中监督、奖惩机制的缺失导致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选择对自身有利、便于执行的部分进行执行。同时,省级以下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也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