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空间治理创新模式研究——以武汉市Z街“三区融合”模式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我国城市发展不再追求过去的大规模增量建设,而是转变为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镇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社区治理问题。现有的老旧小区管理模式逐渐难以实现老旧小区的持续发展,亟需探索新时代下更加适合老旧小区的治理模式。城市空间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新发展阶段人们对空间需求的日益多元化,早已不再只是治理的对象,而是发展成为治理的视角、手段和工具。城市空间理论作为近年来研究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视角,通过划分不同的治理空间,从而把握空间争夺背后的空间需求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为权力逻辑下的政治空间、市场逻辑下的生产空间与情感逻辑下的社会空间之间的交织。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武汉市Z街“三区融合”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城市空间理论的相关内容及理论契合性,构建起面向空间的老旧小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三维一体分析框架。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治理及不同空间的互动关系阐释老旧小区空间治理对城市更新的回应。然后结合“三区融合”前的Z街在景区、街区及社区空间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深入分析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融合治理的动因。再次,结合武汉市Z街“三区融合”的实践案例对老旧小区空间治理的创新探索进行阐述,分析“三区融合”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然后,总结分析“三区融合”空间治理模式下,城镇老旧小区产生的治理成效和空间治理经验。最后,探讨该老旧小区空间治理模式尚存的可优化空间,以期完善老旧小区治理,促进基层治理创新和城市更新。研究发现,Z街老旧小区“三区融合”治理模式的提出源自物质空间发展受限、社会空间缺乏活力、文化空间没落等空间问题,问题背后是空间发展、空间性质和空间权利相冲突的结果。在此背景下,Z街基于空间融合、文化融合和治理融合的治理思路,借助存量空间基础、辖区党员力量和古城文化基础,创造性探索出“三区融合”治理模式。通过老旧小区三微改造、景区街区提档升级、红色资源盘活等进行物质空间改造;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共治平台、整合执法职能等进行社会空间营造;通过发动志愿力量、挖掘红色资源和举办文化活动等进行文化空间凝聚。该空间治理模式提升了老旧小区物质空间质量、提升了多元主体参与共治能力和空间内群体认同感,在实践中形成了统筹连片改造物质空间、激活社会空间多元治理力量、凝聚文化空间共识等空间治理经验。最后通过激发物质空间发展活力、完善社会空间协同治理和提升文化空间参与意识三方面对老旧小区空间治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营农场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职工家庭承办的农场。近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进一步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开始出现现代化的家庭农场。201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尽管相关政策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方面已经初见成效,但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
学位
<正>喙突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骨折类型,占肩胛骨骨折的3%~13%,占所有骨折的1%和肩部骨折的5%[1]。肩胛骨喙突位于肩部的较深位置,其周围有肌肉和胸壁的保护,往往由于高能量创伤引起。2010年2月-2013年9月,我院对18例EyresⅣ、V型喙突骨折患者采用肩峰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7~49岁。致伤原因:
期刊
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时代对政府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个省市区之间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流动跨度增大,相应的政务服务跨区域办事的需求增强。为实现社会公众的真正便利,推行更深层次异地通办政务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2020年9月,为了满足群众异地办事需求,茂名市作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跨省通办”的试点区,积极响应国家“跨省通办”改革号召,展开了异地办事的探索
学位
近年来,互联网公开筹款成为社会组织募集资金、发展自身的新途径,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单干走向合作”。2015年以来,每年一度的腾讯“99公益日”更是加速普及了社会组织的互联网筹款行动,为大众参与公益事业提供了便利。而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将社会组织互联网筹款纳入了法治轨道,对社会组织公开募捐资格实行严格管制。然而,目前我国90多万家社会组织中绝大多数并
学位
县域医共体作为基层医疗卫生的重要单元,在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效率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县域医共体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的发展不仅注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还更加注重慢性病管理、医防相融建设以及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立健全等以防为主的基层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将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并有效下沉到基层,有
学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并在流域开展生态补偿活动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严格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要求“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对相关利益主体所涉及的资源和利益进行分配,以此促进流域内环境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对流域生
学位
“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至此,干部激励保护机制的政策构想被正式提上日程。而在此之前,各地政府已经围绕与干部激励保护机制相关的一些内容展开了实践,如:干部激励、容错纠错、问责、考核评价等,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机制框架。干部激励保护机制作为新时代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一项重要政策设计,没有统一的框架体系,对政策的良性发展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严
学位
医疗卫生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普遍存在着人才、设备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趋高就医的观念使得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问题十分突出。“倒金字塔”型的就医结构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加重群众就医负担。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也在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方式,以整体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均衡资源
学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构建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大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一直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所谓“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作为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战略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基层公务员连结党和人民群众,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社会转型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新时代赋予广大干部新的责任内
学位
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危机化造成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各领域的风险交织、叠加,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成为重要议题。自党的十八大至今,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2018年进行党政机构改革,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本文依据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整合、监督和信任的角度对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的协同机制进行分析。整体性治理理论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