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对比分析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之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10万亿元,突破了90万亿元。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改革开放政策,促使各种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和高效。同时,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在农村,主要是收益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在城镇区域,发展的更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也导致了分布在农村或城市的居民,其收入会有较大差距。近几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党的十九大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民众,实现社会公平、协调的发展,最终实现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实现,无疑要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此外,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能仅仅依靠农村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精准把握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产业结构的变迁发展,在让经济发展绽放活力的同时,让城镇和农村获得共同繁荣,使得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差异不断地减小。
  论文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选取我国2002年--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总体进行回归,分析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迁,从合理化角度来说,对城乡收入的公平分配产生积极影响,带来该差距的逐步缩小,从高级化角度来说,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可能扩大可能缩小的双重影响;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固定投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等均会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以经济分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东北三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反而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但其他三个地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城乡收入差距增大,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有效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非种植业,提升农民知识技术水平等促使农民增收;通过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充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我国经济获得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难题。自2013年10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开发提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议事日程。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直接效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因此,立足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背景,开展扶贫开发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影响研究,乃是扶贫开发实践中提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反贫困理论为直接理论依
自从人类踏入近代的历史进程,各民族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洪流之中,这个历史发展总趋势在昭示着人们,一个民族的独立与繁荣决不能脱离世界发展的轨道、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同样,在这样的历史潮流下,中国要谋生存、求发展,势必要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之中,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外贸发展制度。有效的发展制度需要有进步的理论指导,因此近代中国大量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经济理论,希望能够为中国如何在世界经济中更好发展提供方案。近代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西方的对外贸易理论引入中国,并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探索科技创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在这一研究主题下,为了探究科技创新作用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机理及实际效应,本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政策”的研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实验试题在高考卷中所占分数比重很大。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参考样卷”中,化学实验贯穿始终——比如选择题第8题的实验细节与实验安全,选择题第10题的银电量计实验,第26题离子反应现象和离子检验实验,第28题过碳酸钠制备实验等。这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新课程对“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内涵的新发展,表明了实验化学复习的重要性。  因此,我
期刊
在高三复习中,常常要进行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试题演练与评讲,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核心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加深理解,优化知识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以及能从整体的高度驾驭高中所学的内容.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而不得不陷入就题论题的窠臼和重回题海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文以2011年金华十校联考解析几何题为例,通过对试题解答过程的研究,以师生思维的再现与对接,对
期刊
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我国许多贫困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吕梁市作为传统贫困地区,其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消除贫困的目标马上就要实现。然而,现阶段无论是吕梁市还是我国其他地方,扶贫解决的主要是绝对贫困问题,即在收入上达到我国的脱贫标准。一些贫困户在脱贫后由于社会保障不健全或自身能力不足等诸多原因,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再次返回到贫困状态。因此要保证“真脱贫,脱真贫”,则必须解决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实现“短期脱贫”向“长效脱贫”的转变。对于吕梁市来说,结合自
商人行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拟以明清晋南地区和晋中地区为例,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理论,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学界关注较少的要素禀赋、商人行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晋南地区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河东池盐)及自身的农业发展优势而借助政策契机发展起来的,要素禀赋带动了商人的行为,商人行为和要素禀赋促进了商人的分工和专业化,减少了交易成本,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带动了晋南地区的人口集聚、产业集聚、资本集聚及城市集聚,从而促进了晋南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晋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势必影响我国就业水平,新技术的应用在替代就业的同时又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具有不确定性。此外,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故本文研究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地区差异,遵循“理论机制-现状分析-实证检验-优化措施”的思路,对比分析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
  首先,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相关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对就业的研究分为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 整合是一种梳理、归整、合并、合成,最后形成一种整体合力的意思. 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是在对知识点整体掌握之后更高层次的事情,只有对知识整体结构有了清晰的理解才有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整合.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整合”很有必要,实践证明,探索复习课中的“整合”是让学生走出题海,提高复习效益,做到轻负高质的一条有
期刊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动力来源。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而产业结构的发展问题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以在产业结构的整个升级过程中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进而促使我国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目前山西省不仅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经济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