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诵读文化。从先秦开始,在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中就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三千多年以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通过吟诵来学习经典文献、诗词文赋等一切汉文作品的。同时,他们还通过吟诵来创作诗词、学习、交流、欣赏和记忆。可以说,吟诵是中华经典文化的活态体现和原貌展示。传统吟诵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文字中就有关于吟诵的记载。吟诵在唐代逐渐发展起来;到了宋元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那时人们不只吟诵诗与文,还吟诵词和曲。那时,吟诵音乐受到了戏曲的极大影响,同时吟诵的理论也逐渐增多。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使得吟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吟诵才得以逐渐复苏。如今,吟诵渐渐时兴起来,吟诵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好契机,与时俱进,将中华经典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诗、乐、舞”自古以来都是不分家的,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都属于演唱艺术的范畴,二者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实际上是同源异流,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在学习和传承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区别,可是研究传统吟诵的演唱特征,以及研究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传统吟诵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多,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学科。目前传统吟诵的理论研究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关于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方面的研究,更可谓是凤毛麟角。作为声乐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分析传统吟诵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丰富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拓宽艺术表现方式,以更加宽泛的艺术表现方式去分析、揣摩、表现艺术作品,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从“中华吟诵学会资料数据库“的文献和音响资料入手,确定出本文的研究范围和核心重点,即传统吟诵中的咬字与润腔特征在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并通过参阅音像资料,以及采访在吟诵界和声乐界都享有盛名的专家、老师后,再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采访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总结出:传统吟诵的演唱特征是如何借鉴运用在声乐演唱当中,特别是借鉴运用在中国古典声乐作品以及现当代声乐作品演唱当中。研究传统吟诵不是本文的目的,将传统吟诵的精髓借鉴运用到声乐演唱中去才是吾之根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需要发扬与推广,优秀艺术的相互借鉴与运用终将绽放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