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及借鉴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上涨。随后在国内货币政策紧缩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资产价格持续暴跌。历史总是具有某种相似性。回顾日本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的经济形势,我们可以发现,同样在日元升值和国内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日本也经历了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暴涨暴跌,最终导致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和后泡沫经济时期的长期萧条。 本文正是基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相似性,从比较经济的角度出发,以货币政策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日本中央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总结出我们应该吸取的政策教训,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日本泡沫经济及其相应的货币政策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对日本货币政策做了简要叙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日本中央银行在泡沫经济形成、崩溃和后泡沫经济时期采取的具体货币政策。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日本中央银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以股票和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的直接原因,并最终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形成。然而,在日本泡沫经济到达顶峰后,日本中央银行过激的紧缩政策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最终导致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并使日本经济进入了后泡沫经济时期的长期萧条。由于资产价格暴跌导致的不良债权问题使得日本中央银行在后泡沫经济时期的低利率政策趋于无效,最后,日本中央银行不得不依赖于零利率政策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才使日本得以走出长期萧条。总结日本中央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失误:第一,日本中央银行屈于外界压力,促使日元短期内快速升值,为泡沫经济的产生埋下隐患;第二,货币政策未能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动;第三,货币政策取向过度极端,缺乏稳定性。 接着本文对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失衡问题: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导致了内部经济失衡;另一方面,双顺差的不断积累、扩大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导致了外部失衡。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经济环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相似性:第一,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高涨;第二,贸易顺差,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升值;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过剩;第四,资产价格的膨胀与大幅波动。 最后本文指出了中国目前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第一,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之间的冲突;第二,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规模扩张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利率传导机制欠缺。在总结了日本中央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政策失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前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循序渐进改革汇率,避免人民币短期内大幅升值;第二,货币政策的制定要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第三,货币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第四,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第五,保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总之,本文运用作者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经济情况,在重点分析了日本中央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试图对我国今后的货币政策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但是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理论水平有限,论文有些地方研究的还不够深入,难免会出现一些偏颇之处,敬请各位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不吝赐教。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经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贳彻
2015年12月30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第9号公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101-2015)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16年11月13日正式实施。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作为该标准的参与单位之一,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丰裕的劳动力资源,保障劳动力充分就业,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仍9亿人之多,全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之一,保障制造业的就业稳定,对于缓解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变革时期,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可能再次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