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造血系统发育与疾病的分子机理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血干细胞受到内部及周围环境信号的严格调控,在自我更新、分化、迁移等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利用合适的动物模型研究造血干细胞发育和建立疾病模型对于疾病的机理与治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斑马鱼具有个体小、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发育、周身透明、发育迅速等优点;又在分子水平与哺乳动物高度保守,已成为研究造血发育及建立药物筛选模型等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课题组进行了大规模斑马鱼ENU突变筛选,利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造血干祖细胞(HSPCs)的标签cmyb表达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HSPCs的突变。在这些家系中,我和合作者从初筛的332个突变家系中发现了两个有研究价值的家系:一株特异性表现为胎肝造血部位HSPCs减少,命名为LDD565;另一株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导致HSPCs增加,命名为LDD731。  LDD565突变基因定位于九号染色体整合素a4(itga4)基因,在ORF1342碱基处产生一个鸟嘌呤的插入,导致碱基编码移位,在1395碱基产生终止密码子。ITGA4在斑马鱼和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在造血干祖细胞及淋巴细胞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LDD565纯合子胚胎HSPCs在AGM的产生正常,但在胎肝造血部位HSPCs减少;而5dpf胎肾中造血干祖细胞增多。数据表明LDD565中胎肝造血部位细胞的凋亡没有变化,但细胞增殖减少; ITGA4不影响胎肾的功能,胎肾结构成熟后更多的造血干祖细胞进入,造血功能恢复,纯合子胚胎能健康存活。以上数据提示LDD565鱼系对于认识itga4功能及作为药物筛选模型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LDD731突变基因定位于斑马鱼15号染色体c-cb1基因保守的Ring Finger结构域,使第382位氨基酸从组氨酸突变成了酪氨酸。小鼠或人中c-cb1基因突变与髓系增殖性肿瘤或者白血病密切相关。对LDD731的表型分析表明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强,且向下游的分化没有受阻,这些符合人髓系增殖性疾病(MPD)的疾病特征。所以LDD731突变株成为首个斑马鱼髓系增殖性肿瘤模型,这将有助理解信号通路的异常和致病机理的相关性,还可用作药物筛选模型,为髓系增殖性肿瘤和白血病提供靶向治疗研究的手段。  通过对LDD565和LDD731两个斑马鱼系造血系统发育与疾病的斑马鱼模型研究,证明利用斑马鱼可有效建立模拟造血干祖细胞增加和减少的动物模型,为研究造血干细胞发育和疾病机理与治疗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过氧化物还原因子(暂定名)(Peroxiredoxin,Prx)是植物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很重要的一员,可以和很多发生过氧化底物发生反应而清除细胞内积累的活性氧。所有的Prx都含有至少一
在各种研究单性花的模式植物中,黄瓜已经在过去50年中被广泛地加以研究。有关黄瓜性别表达的研究文献大部分涉及乙烯对雌雄花发育的调控。在黄瓜花芽发育早期,雌雄性器官原基都
学位
细胞内氧化还原势取决于胞内氧化物质和还原物质的含量,它的动态变化涉及到了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改造过的荧光蛋白将其对氧化还原势变化的响应直观地表现为荧光的变化,因此氧
目前,在Cr3+掺杂的近红外长余辉材料中,主要研究工作是关于强晶体场和中等晶体场格位的发光中心与长余辉特性(发射波长、余辉时间和光存储性质)的依赖关系,但缺乏对处于弱晶
支撑技术是飞轮储能装置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由于飞轮储能技术需要高转速储存能量,并且飞轮的质量和其转动惯量都比较大的原因,提出先进的、高效率的、节能的支撑技术必须先行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架空线是连接各个变电站和重要用户之间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雷电袭击架空线引发线路上电压迅速升高从而产生雷电过电压,导致了跳闸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建立更加有效准确的架空线端口模型,不仅能够在电磁暂态计算中广泛的应用,也能更进一步研究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本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综合考虑导线本身及土壤电参数的频变特性,建立更为准确、有效且简洁的架空线端口分数
本研究以棉铃虫抗性管理的生态学措施为背景,以棉铃虫寄主一致性和交配选择为研究主线,以生殖资源分配和成虫取食质量对其繁殖的影响研究为基础,以碳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为主要研究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大量使用,三相四线低压供电系统中的谐波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主要研究用于抑制三相四线制低压系统中三相不平衡谐波的有源电力滤波器。  本文在分析三相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系统位于电力系统末端,直接负责用户的电力供给需求,因此配电网可靠性作为电能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越来越受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对电网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的出现,提高电网的可控性与可靠性便有了新的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