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景教学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将语言文字所呈现出来内涵转化为直观的画面,结合形象的表达和音乐的艺术感染力,重构文字中的情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可感的氛围。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语言尤其需要调动感官的参与,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创设了学习的情景,这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良好的适应性,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音乐体验与感受。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高效、科学、标准等概念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理念当中。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国也对现阶段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丰富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体验感,情景教学便在音乐教育这块肥沃的土壤中扎根生长。本实验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对照实验深入探究情景教学的影响因素。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小学阶段情景教学的四种主要类型,并从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情景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适应性。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运用结构流程图展示实验的基本过程。第三章利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体分析并得出结论。第四章根据实验结果反馈,对音乐课堂情景教学进行优化检测,最后根据实验结论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本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五种研究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课堂观察法与测验法主要用于实验中主客观维度的量化测量;数据分析法是数据解读的关键手段;而访谈法是实验的优化阶段收集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从实验结果来看,音乐情景教学在提升课堂效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在知识理解的准确性上还略有不足;性别差异会对音乐情景教学的课堂效率造成影响,因此前期了解班级性别结构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升音乐课堂效率;在分析影响课堂效率的三维指标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于文化基础、经验丰富程度、感受力的强弱有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课堂知识量获取的多少则仅与感受力的强弱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课堂专注度与经验丰富程度表现出稳定的负相关关系,与文化常识、感受力的强弱之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