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通信系统中发射机行为模型与预失真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射机系统中,除了功放的非线性失真以外,发射机前端的模拟器件还会产生I/Q不平衡、本振泄露等问题,这些失真严重影响了发射机的性能。因此,为了使发射机满足线性要求,必须对发射机中的失真进行补偿。一般情况下,对于发射机前端以及功放产生的失真会分别进行矫正,但是这种补偿方法比较复杂。本文将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数字预失真技术对发射机系统中的失真进行联合补偿,其中发射机系统主要是由ADI公司的FMCOMMS1射频评估板、Xilinx公司的高性能FPGA开发板VC707以及一款工作频率为1.7GHz-3.5GHz的AB类功率放大器组成。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分析了发射机系统中射频评估板FMCOMMS1和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以及失真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测试进一步研究了发射机系统中的I/Q不平衡、本振泄露以及非线性失真对信号产生的影响。  2. 研究了发射机系统中 FMCOMMS1 射频评估板以及功率放大器的行为模型,进一步推导出了发射机的行为模型-平行记忆多项式 (Parallel Memory polynomial ,PMP )模型。为了降低此模型的复杂度,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复杂度较低的双盒模型,即通过分步建模的方式对发射机进行建模,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系数识别算法。此外,通过建模仿真以及对模型复杂度的分析,证明了双盒模型的复杂度比较低。  3. 基于本文给出的数字预失真结构,采用不同的发射机模型对发射机系统中的失真进行联合补偿。实验结果表明,以20MHz LTE信号作为激励信号时,PMP模型和双盒模型都可以使输出信号的ACPR至少改善16dB,由原来的-35.8dBc降到-51dBc以下,达到了通信标准低于-45dBc的要求。此外,与PMP模型相比,在输出信号的ACPR均降低到-53dBc左右时,双盒模型的复杂度大约降低了35%。
其他文献
由于微机械陀螺具有成本低、体积小等特点,因此微机械陀螺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本文首先建立全对称微机械陀螺的系统模型,分析其调制信号的特点。接着分析了高阶低通
微/纳电子机械系统(M/NEMS)具有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度高等优点,可以完成大尺寸机电系统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也可嵌入大系统中,把自动化、智能化和可靠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