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突发性耳聋的中医体质特征及多因素分析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地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归纳出安徽地区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辨证分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度等因素之间的规律特征,发病前的相关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不良情绪、饮食睡眠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季节等),异常的相关检查及伴随疾病情况。从中医体质的角度出发,探索突发性耳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安徽地区中医药预防、诊断及调治突发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病房首次治疗的研究组3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对照组300例体检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突聋一般情况问卷表》(见附表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1-2](见附表二)。以中医基础理论及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九分法”为准则,判断体质类型及疾病证候分型。“中医体质九分法”[1-2]将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和偏颇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其中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将收集的结果处理,输入至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安徽地区突聋患者体质类型特征,分析归纳出安徽地区突聋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与体质类型的关联。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别及年龄比例比较,经c2检验,两组性别无显著差异,其中研究组男性141例,占比47%;女性159例,占比53%。研究组中以41-50岁年龄区间占比最大,为24%(72例),61岁及以上占比20.3%(61例),51-60岁年龄区间占比19.7%(59例),31-40岁年龄区间占比16.7%(50例),19-30岁年龄区间占比16%(48例),18岁及以下年龄区间占比3.3%(10例)。单耳发病率为77%(231例),左耳发病率为52.33%。突聋患者夏季(6-8月)高发,占26.1%,四季病例分布夏季>春季>冬季>秋季,其中3月、12月为发病高峰。两组睡眠情况、不良情绪经c2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OR值>1,表明是突聋发病的危险因素。饮食习惯、基础疾病经c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经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流变、血脂、血糖、颅脑MRI的P值均<0.05,且血脂、血糖、颅脑MRI的OR值>1,表明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且研究组颅脑MRI中的HJB P值<0.001,具有显著差异。3.安徽地区突聋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分布主要为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经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及平和质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据回归系数及OR值>1判断,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是突聋的危险因素,平和质OR值<0,是突聋的保护因素。4.安徽地区突聋患者的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中医体质分布:上升型(低频听力下降)主要以血瘀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下降型(高频听力下降)主要以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为主;平坦型(全频率下降)主要以血瘀质为主;全聋型体质占比最多的主要为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5.安徽地区突聋患者的不同听力下降程度的中医体质分布:轻度听力下降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其他体质无显著差异;中度听力下降主要为血瘀质、湿热质,其他体质无显著差异;中重度听力下降主要为气郁质、湿热质,其他体质无显著差异;重度听力下降主要为血瘀质、阳虚质,其他体质无显著差异;极重度听力下降主要为气郁质、血瘀质,其他体质无显著差异。6.安徽地区突聋患者的不同病程长度的中医体质分布:气虚质、阳虚质患者大多数病程≦1周,血瘀质、湿热质、阳虚质患者大多数病程≧2周。7.安徽地区突聋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的中医体质分布:所有体质类型中,气滞血瘀证占比最多。肾精亏损证、脾胃虚弱证中阳虚质占比最多。8.预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将突聋患者的性别、饮食嗜好、睡眠情况、不良情绪、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病程长短、听力曲线类型分别依次进行c2检验,结果表明除性别P>0.05外,其余结果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安徽地区突聋发病的危险因素:年龄、睡眠状况、不良情绪、季节、血脂、血糖、HJB。41-50岁年龄区间发病率最高,单侧左耳发病率高,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不佳、抑郁焦虑、夏季或温差变化、血液粘稠度高、高血脂、高血糖及有HJB均是突聋的危险因素。突聋发病与性别、凝血、是否伴随基础疾病无显著相关。2.安徽地区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饮食嗜好、睡眠状况、不良情绪、基础疾病、听力下降曲线类型、听力下降程度、病程长短等,与性别无明显关联。3.安徽地区突聋的中医体质特征:主要为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是突聋的危险体质,平和质是突聋的保护体质。突聋患者体质在各个听力曲线类型、听力下降程度、中医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亦不完全一致。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与其十二经原穴电学特征信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典型体质与其十二经原穴的电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和预防保健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中医体质学评价与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中符合阴虚质者(30例)、气虚质者(30例)、痰湿质者(30例)纳入2型糖尿病典型体质组,收集健康志愿者中符合平和质者(3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检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探讨其对肺癌的认识和诊疗思路,总结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门诊跟诊的方式,收集2009年06月26日~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胡国俊先生门诊的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历,然后把病历资料录入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待病历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耳穴压丸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耳穴压丸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二科门诊和住院中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耳穴压丸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常规治疗与针灸常规处理,然后按组别不同分别给予针刺结合耳穴压丸与西药治疗。治疗组以通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脾虚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PCOS伴IR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二甲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bg scale,VAS)、头痛症状积分的变化,探讨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炎性物质NO、IL-6的影响,评价少阳经推拿对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偏头痛开拓一条新的诊疗思路,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推
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历代中医书籍中偏头痛有关的记载和检索偏头痛现代研究文献,分析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说明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总结偏头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探究了中医理论中少阳的内涵,分析认为偏头痛的中医病机核心是少阳枢机不利,在外风、内风、肝郁、痰浊、血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少阳经与偏头痛的密切联系有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的证据支持。阐述推拿疗法干预偏头痛的研究背景,证明了少阳经推拿治疗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针刺督脉腧穴结合八脉交会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二科确诊为脑卒中后一侧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把60位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予针刺穴位: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实验组予针刺穴位:百会、上星、风府、哑
目的引入胜任力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借助各大数据库网站查找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相关文献,以此为依据探索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养模式构建,为中医护理养老人才的规范化培训,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初步拟定专家函询问卷。查阅国内外关于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方法的相关文献,初步制定中医护理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专家函询问卷。2.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课题组内开展头脑风暴,课题组成员积极表达对研究
目的研究自制PFNA导向器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为自制PFNA导向器在临床的使用提供部分理论支撑。方法制定排除和纳入标准,筛选60例2019-01-01至2020-12-31日在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1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大肠湿热型U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比较,客观评价芍药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的疗效。2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于芜湖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60例UC患者(不含脱落病例),且中医辨证均为大肠湿热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对照组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