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大气中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远洋观测资料的匮乏以及本身的多尺度特征,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是当前热带大气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利用高精度数值模式成功模拟台风“鲇鱼”(2010)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关键中尺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台风前期扰动中中层涡旋的形成和发展、水汽的变化以及他们对“鲇鱼”台风形成的影响。高精度数值模拟显示,在“鲇鱼”形成过程的早期,对流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大气中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远洋观测资料的匮乏以及本身的多尺度特征,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是当前热带大气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利用高精度数值模式成功模拟台风“鲇鱼”(2010)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关键中尺度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台风前期扰动中中层涡旋的形成和发展、水汽的变化以及他们对“鲇鱼”台风形成的影响。高精度数值模拟显示,在“鲇鱼”形成过程的早期,对流层中层首先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气旋性中尺度涡旋,此中层涡旋的强度在随后的过程中随着深对流、层云和浅对流的相继发生而呈现出振荡式的增长。中层涡旋的形成和增强是层云的中层辐合和深对流向上输送涡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前者起主要作用,但者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中层涡旋的减弱则主要与浅对流引起的辐散有关。中层涡旋的出现和存在对热带气旋的形成过程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中层涡旋的形成和增强与层云过程密切相关,层云所伴随的低层下沉和近地面辐散不利于近地面气旋性环流的增强。另一方面,中层涡旋对应的低层冷心结构可以增加大气的不稳定性,有利于对流的爆发,进而促进热带气旋的形成。数值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层涡旋的出现延缓了“鲇鱼”台风的形成。与中层涡旋的发展演变相似,“鲇鱼”台风前期扰动中的总水汽含量也呈现出振荡式增长的特征。在浅对流活跃阶段,大气中水汽通量辐合和海洋蒸发使得台风胚胎中的总水汽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前者的贡献远大于后者。在深对流阶段,大气中水汽通量辐合和海洋蒸发所贡献的水汽之和略小于降水引起的水汽消耗,台风前期扰动中的总水汽含量下降,但这一减少量小于浅对流阶段总水汽含量的增量。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尽管海洋蒸发贡献的水汽含量一直远小于大气中水汽辐合贡献的水汽,但其对“鲇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与之相关的WISHE(wind-induced surface heat exchange instability)机制对于“鲇鱼”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理想数值试验进一步表明,在整个大气柱水汽含量相同的情况下,中层较湿的大气比低层较湿的大气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这是因为当中层大气水汽含量较高时,深对流爆发较早。深对流进而进一步增湿了中层大气,抑制了下沉运动及其对边界层的不利影响,使得对流得以在扰动中心附近迅速聚合,从而促使扰动迅速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传世文献,对先秦时期的神话思想中的英雄观进行初步研究。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对其进行论述,章节内容概括如下: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同时,解释重要概念、介绍相关理论,说明选取文献。第一章主要对先秦神话思想中英雄观的产生进行分析。神话思维影响了神话思想,进而先民尊崇的思想也映射到先秦文献神话部分。先秦神话思想涉及的主体为首领君王,其次为神话人物。在他们身上都有
白云鄂博矿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宝藏,目前对于白云鄂博矿物的利用仍然以传统选矿-冶金的方式为主,造成的矿物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缺乏高附加值的技术以及产品。例如在选矿过程中未利用的稀土、氟、磷等元素进入尾矿中堆存而造成严重浪费,铁精矿中的稀土、锰的进入高炉渣堆存。除此之外,球团烧结、稀土精矿的分解各个环节中,“三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近年来,随着材料化冶金研究的深入,科研工作者对利用
性能优异的铲齿不仅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且可大幅度提升挖掘机的作业效率,从根上减少了其成本消耗。目前,我国国产挖掘机铲齿的实际使用寿命通常只有3~4周,且消耗量高达500万把/年,这迫使我国每年仍需要不断进口大量且昂贵的铲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型国产铲齿用钢及其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已备受关注。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对绿色生产及节能减排认识的不断提升,贝氏体钢因成本低廉、生产周期短和综合性能优异等被
钛合金凭借其高比刚度、高比强度、出色的耐腐蚀性能,在现代飞机制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根据实际尺寸直接制备零件的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可以迅速而准确的制造出形状复杂的大型构件,减少零件间的连接。对于钛合金这种难加工材料,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可以明显减少加工工序同时缩短加工周期,因此对于增材制造钛合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
脓毒症(sepsi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然而针对脓毒症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应激体系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它通过调节抗氧化反应原(ARE)介导的抗氧化酶和Ⅱ相解毒酶等的表达,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Nrf2相关信号通路及其在脓毒症器官损伤中的最新研究进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活教育"思想的课程论,就是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知识的真正来源,是活的书,活的教材。幼儿园绿色种植活动是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播种、栽培、收获等种植过程,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来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提升他们的劳动能力。
随着课程思政研究的逐渐深入,课程思政源流、内在机理、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日益清晰;实践探索快速推进,课程思政制度机制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构建趋于体系化,部分实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向前发展,需要在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建设、标准体系与评价机制研发、“同向同行”机制建设等层面实现突破,并系统解决课程与教学创新、教师发
新时代,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课堂教学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但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面临诸多难点问题,例如,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关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大思政”与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关系、课程知识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理念构筑、举措联动、
课程思政是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践中,对课程思政二元对立式的外在化理解,出现组合式、标签式等外铄型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流于形式。扭转这一困境,根本上要从立德树人大格局看待课程思政建设,遵循内生育德,将课程与教育、育才与育德相统一,实现课程回归教育本真。激发课程思政内生动力,核心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美其美中保持美美与共,关键是发挥教师育德能动性。
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是基于学生发展阶段性、连续性、渐进性构建学段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一体化、全贯通的课程思政体系。应采取常态化宣导、多样态活动、循证探索等路径,使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入脑、入心”;基于“学段”超越思维,构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架构和课程思政共同体;综合多因素,分别构建基于课程和基于学段的并行目标体系,形成课程思政目标向上托举与递进、向下关注与接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