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从海德格尔缠绕晦涩的话语表述中揭示其背后的审美动机,认为“悖论言说”构成了海德格尔以诗意世界对抗技术世界的表层象征,从而梳理出一条能够清晰展示其后期语言观并且贯通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阐释线索,找到了一个研究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新的视角。论文结构分为五部分:引言:提出问题并将海德格尔的言说语言的方式概括为“悖论言说”。第一部分:“悖论”的重新界定及“悖论言说”的表现。本部分从三个角度使用悖论:首先,古典修辞格的“悖论话语表述”,即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但不是将悖论看作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只是审美话语文本的典型代表;其次,相互共在且矛盾的“悖论所指”,但又不限于逻辑学领域,就本文而言,悖论所指更多的是哲学与美学悖论所指;再次,本体论意义上的“悖论存在”,由天、地、人、神组成的整体世界的基本存在状态,认为“悖论存在”决定了“悖论话语表述”和“悖论所指”。第二部分:“悖论言说”的原因。认为,“悖论言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延续前期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方法;二是反形而上学的语言工具观与运思方式。第三部分:“悖论言说”背后的审美语言观动机。本部分从四个方面概括海德格尔审美语言观及其在西方语言哲学史上的地位:其外在表现特征是悖论言说;存在依据是承载天、地、神、人四重悖论整体;语言哲学基础是“新词物对应论”;基本运作机制是悖离与聚合的统一体,认为其在语言哲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第四部分:“悖论”与审美语言的基本特征。本部分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审美内涵,即审美语言的悖离性、聚合性、惯性特征。结语: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内在困境。本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海德格尔后期语言观的内在困境,即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与人的形而上学存在的无法逾越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