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癌为全世界高发、高致死癌症之一,术后复发、转移率高是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抗转移治疗将让患者受益。DHX32最先由Abdelhaeem教授于2002年报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下调,并与淋巴细胞的分化有关,但其中的机制尚未明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结直肠癌中DHX32表达上调,并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有关。初步探明,DHX32通过β-catenin/VEGFA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DHX32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并可能与Racl结合,但DHX32调控肝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尚未阐明。目的:本论文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DHX32促进肝癌细胞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对象:1)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石蜡切片;2)肝癌细胞株:MHCC-97H(稳定敲低DHX32的MHCC-97H及其对照细胞株)、QGY-7701;3)BALB/c裸鼠。研究方法:我们采用IHC方法,分析肝癌及癌旁的正常组织中DHX32的表达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DHX3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体外表达、纯化His-DHX32和GST-Rac1蛋白进行GST-pulldown实验,分析DHX32与Rac1在体外能否直接相互作用;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肝癌细胞中DHX32与Rac1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RT-qPCR分析异常表达DHX32的肝癌细胞内Rac1 mRNA的变化;利用GST-PAK蛋白与异常表达DHX32的肝癌细胞的内源性Rac1进行Pull down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中Rac1的激活水平;利用Rac1的抗体、免疫沉淀(IP)的方法收集异常表达DHX32的肝癌细胞的内源性Rac1蛋白,检测其泛素化水平;利用稳定敲低DHX32及其对照MHCC-97H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DHX32对肝癌细胞成瘤及转移的作用。结果:肝癌组织中DHX32的表达上调,并与肝癌的复发/转移有关(OR =2.56;95%CI:1.23-5.24,P = 0.012),与患者疾病的临床分期、神经侵犯、分化程度及脉管侵犯等无关;肝细胞癌及癌旁的组织中DHX32的表达水平与Rac1正相关(r=0.40,P =0.002)。相关的机制研究表明,DHX32通过与Rac1结合并抑制Rac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提高Rac1的稳定性和激活水平。裸鼠移植瘤实验表明敲低DHX32能抑制肝细胞癌的瘤体生长。结论:综上所述,DHX32在肝癌中发挥促癌因子的作用,并与肝癌的转移/复发关系密切,可望成为肝癌转移/复发的标志物;DHX32通过与Rac1结合并抑制Rac1的泛素化降解,从而提高Rac1的稳定性和激活水平,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提示抑制DHX32-Rac1信号通路可能为肝癌的抗转移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