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非常稀缺的资源,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土地的供需之间尖锐的矛盾。如何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条件下,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又要满足建设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2004年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为0.152亿hm2,占建设用地的总面积的52.5%,而同期全国农村人口减少了11%,农村人口的转移造成建设用地的闲置,农村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特别是“十一五”是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推进宅基地置换正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时期,城镇发展迅速,目前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保障城市用地供给已成为临沂市城市发展的关键;而城郊农村居民点散乱、闲置、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生活质量较低,“三个集中”进程缓慢,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开展城郊农村的宅基地置换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宅基地置换涉及到农村产业、农村居住状况、土地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相关研究,从城乡统筹的角度,农村宅基地置换还涉及到城市与农村的统筹发展,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完善宅基地流转、使用制度、保护农户利益,并探讨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的规范措施,为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取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在对临沂市宅基地置换深入调查,特别是对南坊镇、义堂镇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全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和绪论,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宅基地置换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宅基地置换的概念、理论界定以及宅基地置换的案例评述。介绍宅基地置换的相关概念和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对苏南地区和浙江嵊州市进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的可借鉴的经验教训;第三部分,是对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现状分析。首先通过临沂城郊宅基地现状的分析,发现临沂城郊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现状,在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公共设施建设成本的增加以及制约了临沂的城市化建设方面的影响;然后通过对临沂城郊宅基地置换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目前的宅基地置换工作在拆迁补偿、置换资金以及工程开发监管和建设区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运用理论对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目前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开展,而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确保农民利益,也是宅基地置换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推进临沂市的宅基地置换工作,推进临沂市的城市化建设,必须改善宅基地置换的现有机制;第四部分,对临沂城郊宅基地置换机制的完善,指出临沂市宅基地置换,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在制度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及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规范临沂市宅基地置换的具体措施: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首要必须打破政府的强势地位,重视第三部门的作用;还要运行有效的估价机制,对宅基地置换进行合理补偿;鼓励村民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的土地入股,保障农民的生活来源。对于宅基地未全面展开的村镇集体,可以加强农民的自主性,鼓励部分农户合作建房;同时采取措施促进中远郊的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的展开。中远郊和近郊合作进行宅基地置换工作,以及宅基地置换的跨区域协调机制,可以突破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约,促进城郊的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