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s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世界科学技术水平也快速提高,整个社会进步的速度不断向前推进。然而,在这些成就取得的背后,牺牲了大量的环境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已经难以承受当前经济发展对其施加的压力了,环境问题日益显露。具体表现为,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森林植被和耕地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以及土地沙漠化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了当前世界各国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以及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都表明社会环境问题已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这种情形下,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保护社会生态环境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需要迫切进行的工作。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发展。所以,处理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低碳经济领域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对这一关系的研究可以通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1KC)来实现,EKC是用来描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曲线,是环境经济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由著名的环境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是,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概念。EKC这一概念是由Panayotou在1993年首次提出的。随后,人们开始把目光纷纷投向这个特殊的曲线,深入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而我国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相对较晚,这也与我国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相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质量面临着诸多考验。自2000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10%。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2007年已超过美国,上升到世界第一位,2010年更是达到了75亿吨。而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的相关数据也表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无论是其量的增长还是其速度的增长都非常快。因此,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国近几年也出台了各种环境保护政策与文件,例如,《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等,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主动承诺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下降40%-45%。而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设中,也提出确保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为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我国对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成机制及基本理论模型等理论基础,对我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另外,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非常明显,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对我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更细致具体的分析,本文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分别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分析了到达拐点时所对应的人均实际GDP水平,以期为各地区更好的实施二氧化碳减排策略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所提供的基准方法,测算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EKC基本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空间相关性,建立了空间面板模型来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研究,并通过与普通面板模型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不能忽略。此外,结合EKC的形成机制以及我国具体情况,本文加入了工业化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各地区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相应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计算了达到拐点时所对应的人均实际GDP。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着倒“U”型的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对于全国范围内,其拐点出现时所对应的人均GDP为3300149元,而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38354元,说明我国处在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即目前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渐增加,环境质量继续恶化。东部地区拐点到达时对应的人均GDP为73650元,但目前东部地区人均GDP为45595.9元,说明现阶段东部地区仍处于该曲线的左边,即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多,环境质量还会恶化。(2)中、西部地区没有表现出传统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而是表现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正“U”型曲线。中部地区拐点到达时的人均GDP为60292元,与目前中部地区的经济相比较来看,中部地区处于该曲线的左侧。西部地区到达拐点时的人均GDP为5461元,而目前西部地区人均GDP为23320元左右,说明西部地区已经越过了该曲线的拐点,即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3)全国及中、西部的工业化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为正,而东部地区其影响为负。这表示,全国及中、西部工业化水平的上升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上升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可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效率的不平衡有关。(4)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负相关,而中部地区则为正相关。(5)全国及东、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即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断上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全国及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所处的阶段,从减排目标、能源类型、经济结构、贸易产品类型以及城市化进程方面对我国及各地区二氧化碳的减排策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此外,本文的创新点有:(1)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所提供基准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由此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估算。(2)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区域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时对应的人均实际GDP。(3)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因此在分区域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区域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更有利于我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而本文的不足之处有:(1)利用相关数据对我国各省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估算时,只采用了国际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方式有多种,本文采用的数据计算方法并不一定是最优的一种。其次,由于西藏相关数据缺失,故本文计算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中没有包括西藏地区。(2)选择控制变量时,没有将EKC形成机制的所有变量考虑进去,主要受相关因素的可度量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影响,从而分析不是很全面。(3)本文仅选取了2000-2010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其时间跨度仅为11年,可能对模型估计产生一些影响。
其他文献
<正>河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省新药评审委员会评委、著名药学专家都恒青研究员的一项课题
光纤陀螺仪在随机误差方面表现出极佳的性能优势,但受限于其标度因数不理想的现实。针对航海用长航时、高精度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的使用需求,设计了基于光纤陀螺数字信号实现载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确保产妇生命安全。方法:对2009年2月~2012年2月三年间36例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批判性继承,升华护理水平。结果
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公募基金管理行业正受到来自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私募股权基金和信托业的挑
本文介绍的是2011年8月8日发生的1例过敏性休克病例的急救护理体会,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最大的伊斯兰激进组织,在巴勒斯坦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巴以问题有着重要影响。1987年,哈马斯在第一
血清酶学检验很早就用于临床,目前已有百余种酶应用于临床诊断,其中有三十余种酶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文章以常用的具体酶为中心,系统介绍该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包括该酶
2003年以来,我市动物防疫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亚洲I型口蹄疫、狂犬病、奶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防控工作一个接着一个,使我市畜牧业
“一案到底”教学法内容脉络清晰、案例系统、分析深刻、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在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目前,“一案到底”教学法正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中。但是,在教
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曾有言:“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法艺术作为中国四大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