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视野下的世界遗产缓冲区规划及实施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遗产本体与周围环境并重的区域化整体保护理念发展和中国世界遗产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遭到严重的外部威胁,遗产缓冲区理论研究日渐升温。本论文以风景名胜区型世界遗产的缓冲区为研究对象,按照问题反思—经验借鉴—案例分析—提出解决思路的逻辑序列,形成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本研究认为,缓冲区是为了弥补行政博弈中确定的遗产边界不能解决遗产OUV完整性保护而衍生的、具有管制属性的空间概念。缓冲区与遗产地共同构成了系统价值和不同级别、层级的多元价值体系。缓冲区规划本质上是遗产管理机构与交界地带的多利益主体进行管理决策协商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研究提出缓冲区划界的技术路线为:遗产价值及完整性识别—缓冲区的价值评估与威胁评价—科学依据和技术选择—确定缓冲区的界定要素类型及层级—叠加与简化。相应形成点、线、面综合的缓冲区和刚、弹性相结合的管控政策,刚性政策体现在建设控制、产业的空间准入控制、及管理行为控制等三个方面,弹性政策体现在政策“留白”及规划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协商环节。研究提出基线调查一策略制定一多解规划一决策实施一监测反馈一调整修订的缓冲区规划框架。并指出信息数据库建设、实施主体参与规划编制、动态监测和实施反馈是关键环节。同时结合缓冲区的规划精度调整和法理地位明晰,提出了缓冲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管理规划、现行法定规划体系的衔接策略。研究建议构建遗产缓冲区合作协调委员会,将遗产地管理机构及缓冲区行政管理机构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形成政府机构间协调组织,并纳入非政府遗产保护组织联盟和遗产科研机构,通过缓冲区联席会议、规划督查制度等,共同形成多向合作与监管模式;并建立多手段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形成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相结合、能力建设与解说教育双管齐下的法律与社会基础。研究以泰山遗产地为例,对其从缓冲区认识、划定及实施保障框架和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检验。论文初步构建了缓冲区认识—划线定策—编制框架和体系衔接—实施保障的理论建构,形成了缓冲区规划的技术路线、方法和遗产地与缓冲区的区域统筹视角。可以为我国世界遗产缓冲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痤疮(acne)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青春期男女发病率最高。本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肺胃湿热,复感风邪而致。"消疮饮"
[目的]介绍Ilizarov技术在中国大陆的引进与发展情况。[方法]以在中国已发表有关Ilizarov技术医学论文及会议记录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或与有关作者联系相结
1960年代以后,日本学界有许多关于汉代"内臣"、"外臣"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弄清皇帝直接统治波及的范围。笔者从官印制度的视角重新讨论西汉时期的"内外观"。西汉官印制度有两个
通过对钻孔资料和野外露头获得的运城盆地第四纪古河道等资料的分析,发现涑水河在第四纪期间发生了多次由东向西的迁移,第四纪沉积地层的不连续、沙渠河阶地的错断变形和鸣条岗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十八大提出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从哲学角度来说明教师职业道德随着社会发展引起的教师职业的变化而发展,在
北欧海作为北冰洋与北大西洋的北欧海的联通区域,它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对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多年月平均格点数据分析了北欧海主要锋面的分布特征和
边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三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维度、教育内容、人
中国及各地区普遍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偏差现象,资源型地区的偏差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平与结构偏差,质量、速度、效率偏差。其成因主要在于工业布局与城市、城镇分布的偏离,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肾性高血压大鼠 (Renovascularhypertension rat,RH R )的降压作用及对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 (Nitric O xide,N O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正>在新疆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中,锡伯族民间刺绣艺术以其原始、古朴又蕴涵着民族传统的文化因素,在锡伯族的习俗生活中传承、发展着,逐渐形成了锡伯族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