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表面特性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路面行车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路面抗滑性能作为行车安全的主要保障之一,引起了交通各部门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高等级沥青路面的抗滑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分析,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路表轮廓的沥青路面与胎面的摩擦接触模型进行模拟,结合摆式仪的理论模型和室内试验,对不同路表特性的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抗滑指标进行了研究。 首先,根据摩擦学理论,从产生轮胎与路面摩擦力的四个主要力学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道路表面构造特征对道路抗滑性能的重要作用。以轮胎与路面间的湿摩擦模型为依据,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路表特性、行车速度、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对道路抗滑性能的影响。根据道路抗滑性能检测现状,介绍了目前使用的抗滑性能检测设备及其功能,并对目前道路抗滑性能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其次,介绍了路面微观和宏观构造的基本特征,引用理想粗糙面模型表征路面轮廓,考虑路面轮廓的摩擦损耗,利用功能转换和合理假设推导了摆式仪测量中摩擦系数与摆升角和路面轮廓的构造深度h、粒径尺寸r的理论表达式,引入实际接触面积与几何接触面积比值的修正项,使得摆式仪的理论模型更加符合实际。 第三,考虑路面表面轮廓的影响建立了轮胎胎面与柔性路面的摩擦接触有限元模型,探讨了车辆处于自由滚动和紧急制动过程中在不同路表轮廓影响下的轮胎/路面接触压应力、切向应力的响应,以得到路面抗滑性能与路表轮廓之间的相关规律。 最后,选用沥青上面层常用的6种混合料形式制成车辙板,进行室内构造深度和抗滑摆值的测定,分析了这两种抗滑指标的影响因素,验证了摆式仪理论模型的合理性,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考虑路表轮廓的预测摩擦系数综合反映了细构造和粗构造能更加真实地预测路面的抗滑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新业务井喷式的涌现,人们对通信网络的带宽和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通信系统正朝着更高速率、更高传输容量与更长传输距离的方向发展。将正交
近年来,美国联邦航空局联合航空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用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即协同决策。该方法通过改善流量管理部门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交流便于进行更好的决策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射干麻黄汤中三种主要成分次野鸢尾黄素、五味子醇甲、细辛脂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0AT,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 mm×4.
论文以铁道部科技开发项目——微机化自动站间闭塞设备一体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通信子系统进行了安全通信方面的研究,为微机化自动站间闭塞系统编制了安全通信程序以满足国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ADBF)技术能够极大提高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新一代军用雷达提高目标检测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T/R组件高额的成本,限制了ADBF技术的普遍应用。但近年来随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外环互通作为城市快速路与外围组团间一般道路的交通转换节点,担负的交通转换量迅速增长,致使部分互通式立交匝道的施工养护以及改扩建作业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