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成分分析研究——取制样方法及试样样本最小容量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是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大类产品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该类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都将纺织品的纤维成分标签作为强制性要求,对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混纺比的要求也不例外。而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的混纺比检测由于设备以及检测方法等的差异,经常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纤维素类纤维混纺产品混纺比检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纤维素类纤维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取样和制样的方法以及检测的样本容量是决定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纤维素类纤维产品混纺比的常见检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纤维切成短片断,通过纵向特征进行识别和计数求出混纺比,另一种是做纱线的横截面切片利用纤维截面特征来识别和计数进而计算混纺比。本文从纵向和横截面检测混纺比两个方面,研究了取样和制样方法以及检测时最小样本容量的问题。 在横向检测取样方面,由于传统的火棉胶法获得的切片中,纤维之间的排列非常紧密,而且采用火棉胶法切片时对纤维的挤压严重使纤维截面发生了变形,无法提取纤维截面的准确特征来识别纤维种类。而树脂包埋法可保持纤维的截面形态,所获得的纤维截面图形也比火棉胶法的清晰。因此本文利用树脂包埋切片技术研究混纺纱线横截面内纤维混纺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混纺纱线不同横截面内的混纺比在短片段内变化很小,但在不同位置随机抽取的纱线片断间的混纺比变化较大。因此检测混纺比的取样时每根纱线短片段上用一个切片即可代表该纱线的混纺比,而抽取纱线时最好从面料的不同位置随机抽取纱线。文中利用纱线截面树脂包埋技术对不同丝光度的丝光棉截面进行了比较,发现丝光度越高丝光棉截面的圆形度也越高。 在纵向检测的取样方面,比较和研究现有的纵向混纺比检测方法FZ/T30003-2000、SN/T0756—1999和AATCC20-2002。针对现行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取样和制样问题,在AATCC20-2002的基础上对取样方法作了改进。调整了切断的混合量,用煮沸的方法进行混合,提高了纤维片段的混合均匀程度。用改进后的取制样方法进行混纺比检测,得到结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稳定性明显提高。 最后,根据最小样本容量统计理论公式讨论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从纵向和横向检测两个方面,对不同纤维种类的混纺产品,以及相同成分不同混纺比的混纺产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可得,纤维种类和混纺比对纱线纵向切段内混纺比以及纱线截面内混纺比的标准偏差影响很小,不同纱线的混纺比标准偏差间差异也很小,而且用取样理论计算得到的最小取样数基本相同。进而确定了混纺比检测时的最小样本容量,纵向为1900根纤维纵向切断,横向为18个纱线截面。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运用在汽车上的电子设备不断增加,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功能,用于增强车辆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另外,由于成本的限制,要求不同厂商的电气电子单元能够集
电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变电站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变电站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当前电力系统的重要目标.智能和自动化电力系统可以为人
离心泵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机械,适合于输送固液混合物,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煤炭、电力、轻工、石化等工业和港口河道疏浚等行业。离心泵背叶片是离心泵叶轮上一个简单的结构,它的主要作用是平衡轴向力和起到轴封作用。现如今国内外对背叶片的研究还没深入,只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本课题旨在对背叶片的研究,为国内外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数据参考。本文是对一个离心泵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对其网格划分,采用FLU
传统的基于电特性原理的氢气传感器已被研制出来,并在空间技术及科研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使用时大多需外加电压,易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且受电磁干扰较大,结构复杂,应用上具有一定的
三门核电是世界首堆的AP1000堆型,进度计划管理的最大特点是模块化施工,其次是土建和安装交叉施工,在没有可参照先例的情况下,现场的施工与计划脱节是不可避免的,也给计划工
液化石油气(LPG)具有碳氢比低,辛烷值高,燃料的单位热值价格低,具有很好的HC、NOx和Soot等污染物减排的潜力,同时良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使LPG成为优良的汽车代用燃料之一。
力分布及鲁棒性分析是崎岖地面上轮式移动机器人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崎岖地面上的轮式机器人的三维力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力分布的准静态力分析方法。该理论考虑了机器人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具有轻质高强、耐疲劳和可设计性好等独特的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等各个领域中。但是复合材料也有限制其发展的致命缺陷,即使
本文分别以大麻麻皮、大麻打成麻、大麻二粗、苎麻麻条、苎麻织物等五种试验材料,采用平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了超临界脱胶试验,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脱胶的处理温度、处理压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