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教育权是公民所享有由国家保障实现的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确认和获得保障的一项基本人权。一个国家只有公民接受了教育,才会提高整体人员的素质为创新提供人才支持,才能够缩小城乡、区域、民族之间的教育差异,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热情。所以说,受教育权是其他权利的基础,只有实现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其他权利才能真正实现。中央反复强调的重要教育发展理念就是促进教育公平,让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是考虑到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就存在受歧视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对少数民族不公平的延续,以及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也突显出严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基于民族平等和优惠性差别待遇的理论依据,我国对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优惠政策,从而既符合了“补偿少数民族”和“保证高校中一定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公共利益,同时也更加符合平等原则。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频发、高校招生引发的民族地区歧视、加分造成教育不平等,许多考生家长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存在是不平等不合理的,对汉族考生造成反向歧视,有悖于宪法的平等原则。而专家学者对教育平等的认定也出现争议。这些现象都对现行优惠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高校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教育制度存在漏洞,以致该政策的合宪性遭到质疑。鉴于此,对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需要认真对待并逐步对其进行完善。本文以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权为切入点,全面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的现状,针对高考移民现象、高校录取受惠主体标准不合理及分配名额造成的地域歧视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完善高校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提供有价值性对策及建议。论文除去引言、结束语和致谢,内容共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少数民族教育平等及合理差别对待做出理论性的分析,诠释其内涵以及理论基础,并从教育公平、政治形态以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分析少数民族加分优惠政策的价值正当性。第二部分在论述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历史演变的四个阶段的基础上,从法律和政策两方面的规定阐述我国现行少数民族加分优惠政策的内容,并且提出该项政策面临的争议与挑战。第三部分从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的标准与素质及教育条件三方面分析高校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以笔者所在的青海省为例子,通过对青海少数民族实际教育状况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少数民族受教育存在着不平等以及该政策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就如何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及如何改革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