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技术导航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应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导航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探讨MR导航联合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LD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单节段单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18个月。主诉包括:腰痛、腿痛、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以及MRI,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经过完整系统的保守治疗,疗程至少3个月以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手术分两组进行,MR导航PTED手术组(A组),C臂X线透视PTED手术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MR导航,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术前通过影像科PACS系统获取患者腰椎CT三维重建的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三维建模,生成三维模型STL格式文件,导入混合现实平台生成MR应用APP,个体化定制精准手术路径;术中标定患者骨性标志点,佩戴好混合现实眼镜,调整混合现实图像的即时空间定位点与患者骨性标志点配点吻合固定,再微调图像直至与患者实体完全重叠融合;经皮行椎间孔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应用环锯逐级对椎间孔进行成形操作,置入椎间孔镜,镜下对突出的髓核进行摘除。B组,局部浸润麻醉,传统X线透视辅助下经皮椎间孔入路采用靶向穿刺技术行髓核摘除、减压术。比较两个手术组的术中穿刺评价指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术中疼痛评分),两组一般情况的评价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以及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指标,包括术前以及术后的腰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MR导航PTED治疗LDH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后腰腿痛症状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均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无损伤神经以及硬膜囊破裂、术后感染等并发症。MR导航PTED手术组与C臂X线透视PTED手术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MR导航PTED手术组关于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术中疼痛评分及手术时间的指标均优于C臂X线透视PTED手术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问卷调查指标方面,两组手术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ODI、VAS、JOA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之间的ODI、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现实导航技术联合经皮椎间孔镜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LDH,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下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LDH临床疗效相当,前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透视次数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微创性及创新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全关节内缝线桥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9月期间采用全关节内缝线桥技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龄7岁-51岁,平均26.4±12.3岁;左膝11例,右膝7例;按照改良Meyers-Mc KeeverZaricznyj分型标准:II型10例,III型5例,IV型3例,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目的建立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内固定模型和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平行内固定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同样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分析对比双平行螺钉与跟骨长轴成角和与跟骨长轴平行两种内固定方式的骨块与内固定物生物力学情况,为临床跟骨SandersⅡB型骨折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获取的健康成年男性踝关节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跟骨网格化模型的三维重建,通过Geomagic
目的:比较在双频指数指导下麻醉诱导和双腔气管(DLT)插管过程中,分别使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组合和丙泊酚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80例年龄在65-85岁的ASA I-III级接受胸腔手术并将进行双腔插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组)各40例。所有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给予乳酸林格氏液输注(5ml/kg/2),并以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02监测。然后
目的 为评估股骨近端形态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是否相关,本文研究了股骨髓腔闪烁指数(CF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不等长(LLD)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进行单侧无骨水泥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单侧手术;无神经功能症状;使用生物型假体;初次手术;臀部肌力4级及4级以上。排除标准:影像学资料不合格的;患侧或对侧存在髋臼发育不良及股骨头塌陷;患侧
目的:探究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embryonic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E-NOTES)制作胆囊结石模型、行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第一部分方法:选用10只13.72±0.96kg的雄性比格犬。经脐建立约10mm的入路,胃镜找到并确认是胆囊后用注射针吸净胆汁,用钛夹+橡皮圈的牵引方式将胆囊悬吊于腹壁
目的探讨使用一种简便技术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控制下肢腿长差异的准确性。方法对比分析关节外科同一治疗团队在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行单侧原发性或继发性终末期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病例,术前与术后均拍摄标准骨盆前后位X片。根据是否在术中应用控制下肢长度方法分为试验组(n=40)与对照组(n=42),术前与术后腿长差值测量均在骨盆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短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差异,分析其差异原因,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自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共48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短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组(A组),双侧减压组(B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累节段、受累节段数及术前合并症均纳入基线资料的比较
目的:超声可以提供可靠的上气道解剖图像,但其对气道评估是否更具有优势尚不明确。通过应用超声测量颈前不同水平皮肤软组织厚度、舌体体积等指标,同时进行传统气道评估指标测量,评价超声评估困难喉镜暴露的价值,为临床困难气道评估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行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年龄18岁以上,性别不限,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讨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自2013年3月,Pubmed、EMBASE、Crochan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收录的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文献,发表时间截止到2020年10月。采用Crochane推荐风险偏倚评估工具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
目的:分析比较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的旋转平台高形合度假体时,后交叉韧带有无张力对手术后早期疗效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科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的旋转平台高形合度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共88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创伤性3例)。根据术中后交叉韧带有无张力,分为牺牲组24例(27.3%)与保留组64(72.7%)例。比较牺牲组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