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尽管按劳分配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以及股价的剧烈波动,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收入结构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近期,我国政府提出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理财投资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继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不过由于财产性收入在分配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马太效应。特别是当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由于财富效应,拥有财产的居民比未拥有财产的居民容易获得更多的资产性收入,由此可能会引发贫富差距问题的进一步升温。 本文在总结收入分配理论与评价以及微观模拟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之上,主要分析了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波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其中,本文分别讨论了在无财产性收入下的经济系统、对称信息金融市场下的经济系统、非对称性金融市场下的经济系统中的居民收入情形,并从三个方面对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测量:即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厚尾性以及收入流动性。 通过建立基于个体的微观模拟模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当居民收入仅限于劳动收入时,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均不会加剧。此时通过提高就业率等政策可以使居民的财富基尼系数在长期中维持较低的水平。第二,当考虑储蓄利息和股票投资收益等财产性收入时,会发现短期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将扩大,但对长期内的财富差距不会造成显著影响,事实上,由于资本市场本身的特性,适当的投资收益率波动将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的流动性。然而,剧烈的波动却会对经济体和收入分配状况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而,降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对维持经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本文还研究了非对称信息金融市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于高收入者在获取私有信息上常常处于优势地位,相比于非知情交易者而言,具有更高的收益率?μ。模拟结果显示,在保持波动率不变的条件下,当年平均收益率之差在2%以上时,长期中将会对收入分配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的收入分布出现了厚尾性和高收入阶层的固化现象,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最后,基于上述的结论,本文建议监管层完善以信息的披露为核心的规范化市场制度,特别是应当严格禁止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机构之间的内幕交易行为,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为公平、更为有效的投资环境,并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享受到改革和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最终达到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