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对科学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而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普及在我国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强烈诉求。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时代长期形成的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于传播规律的变化,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方式相比于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科普信息传播作为信息传播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毫不例外地受到了极大影响。新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和功能,在应用于科普信息传播领域后,大幅提高了科学普及的便捷性和及时性,提高了科普信息传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科普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包括:迎合人们时间颗粒化的需求、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的需求、新媒体技术表现手法多样化、内容选择个性化、通俗易懂表现力强、传授互动等方面。然而,新媒体科普信息传播在极大地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与自身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海量信息下实现科普信息有效传播难度加大、传播环境高度复杂、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众多难以把控;媒介自身商业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不断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相对滞后、科普信息生产和传递质量难以保证等方面。这些挑战与问题,并非新媒体自身可以应对,而是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共同解决,需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在社会层面、传媒层面和大众个人层面构建相配套的传媒体系和传播环节,从而促进新媒体科普信息传播取得理想传播效果,得以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科普活动的发展历程,比较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信息中传播内容和传播过程、类别及特征的显著变化,对新媒体时代科普信息传播现状进行评述,解析新媒体时代科普信息传播方式的新变化;然后从社会背景和新媒体自身两个层面,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在综合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从政府主管部门、科技工作者、公共媒体和民众自身多个角度,对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信息传播活动提出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