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活化/断裂C-F键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催化/电催化还原过程在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种环境污染物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常认为,在去污反应过程中,具有高稳定性化学键,例如碳-卤素键、硝基-氧键和卤素-氧键的催化活化/裂解,是决定速率的关键步骤。基于这一认识,Rh基催化剂被认为是还原脱氟的最理想催化剂。在本文中,通过氢气-氘气(H2-D2)交换实验,我们观察到在H2/D2活化-重组之间的产物氢氘(HD,m/z=3)在Rh催化剂表面产率的快速下降,从而证实H/D原子在Rh表面的过度吸附导致H2/D2的活化活性的降低。氢原子在Rh上的高结合能阻碍了其用作还原碳-氟键(C-F)的还原剂,此外,吸附的H占据乃至毒害了部分反应性位点,不利于C-F键的吸附/活化。通过在钯纳米线(Pd NWs)表面沉积Rh原子可以轻松克服这一难题。在加氢脱氟过程中,由Pd原子产生的原子H连续转移到相邻的Rh原子,激活C-F键高效断裂。通过这种方式,Rh的质量活性可以增加50倍以上,加氢脱氟过程的活化能也从46.2 k J mol-1降低到25.8 k J mol-1。有趣的是,沉积的Rh原子很好的保留了Rh纳米催化剂的高活性,可以将不饱和加氢脱氟产物苯酚快速还原为环己醇和环己酮。为验证本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将Rh沉积在商用钯/三氧化二铝(Pd/Al2O3)催化剂上,环境相关条件下用于含氟污染物(如六氟苯和全氟辛烷酸)的催化还原。最后,我们进一步通过将Pd和Rh以单原子形式共沉积金纳米线(Au NWs)表面上,并通过关联化学吸附探针分子的表面拉曼散射光谱获得Pd和Rh的结构信息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系统的从原子尺度阐明了Pd和Rh的确切作用,从而深化了我们该反应机理的认识。
其他文献
光催化技术因其无污染、应用范围广、能量来源丰富等特点受众多科研工作者青睐,因此,研发出高效的光催化剂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十分必要。我们采用水热法,首次以Ti3C2为原料原位合成Ti3C2/TiO2纳米线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Ti3C2/TiO2-0.7对苄醇的转化率为92%,选择性接近99%,其催化性能优于P25和纯TiO2纳米线。表征结果表明,Ti3C2的引入,提高了TiO2纳米线的光吸收范围,
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溶剂,因其液体温度范围宽以及不易挥发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密度是物质基本的热力学性质之一,在化学反应器设计和管道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校正杂质水和杂质氯离子对文献中报道的典型离子液体的密度数据的影响,获取“纯”的离子液体的密度数据及其随温度变化的方程,揭示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的结构对其密度数据的影响,为离子液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物性数据。本论文的内容分为以
近几十年来,最优输运理论得到广泛发展。它在人工智能、气象学、图像匹配、网络设计、数理金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受数理金融中奇异期权稳健定价的启发,研究者们在最优输运中引入了额外的约束,建立了著名的鞅最优输运理论。他们通过引入随机控制和Skorokhod嵌入技术来研究针对各种具体特定收益的鞅最优输运问题。一列满足凸序关系的概率测度序列称为peacock。研究表明,对任意pe
本论文主要围绕Sn-Beta沸石的合成展开研究,重点探讨液相同晶取代法合成Sn-Beta沸石的规律,并将该法合成的沸石与干胶法以及水热法合成的Sn-Beta沸石进行对比。通过XRD、SEM、TEM、Uv-Vis、FT-IR、Py-IR和NH3-TPD等表征方法,结合乙酰丙酸酯化及葡萄糖异构化的探针反应,研究合成Sn-Beta沸石的催化性能。首先,以SiO2/Al2O3=38的Beta沸石(Al-B
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具有自发极化特性的材料产生内建电场可以促进半导体催化剂光生电子空穴分离,因此被认为是提高CO2催化转化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选择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Pb Zi0.52Ti0.48O3(PZT)半导体催化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其自身较好的极化特性,通过控制形貌并改变压力与温度来调节其极化条件,探究PZT催化剂及其复合催化剂在极化条件下CO2催化转化性能和催化机
近年来,具有自愈合以及多重刺激响应性能的智能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金属配位聚合物凝胶因为其较高的金属含量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因此可以用作新型的反应性材料,在智能响应材料,传感器,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深入探究配位聚合物凝胶的组装过程、刺激响应性能,本文合成制备了基于偶氮吡啶配体的新型配位聚合物凝胶,并对其多重刺激响应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合成了两种C3对称偶氮吡啶
酮连氮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含氮共轭结构(C=N-N=C),反应活性高,侧链基团结构可设计,立体化学性质多样,在化学合成、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燃料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根据高能张力环烃类燃料开发与制备过程中的需求,设计合成新型烷基酮连氮化合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7个烷基酮连氮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水合肼法制备了异丙基甲基酮连氮(C10N2H20)、2-戊基酮连氮(C10
电化学催化是实现能源存储和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建立绿色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相关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在深度与广度方面迅速发展,不断丰富人们对电催化过程微观机理的认识,成为促进电催化材料理性设计的重要助推剂。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理论电化学,需要着力解决的挑战性核心问题是准确构建电化学反应路径中活化能垒与电极电势的函数关系。本论文着力于发展一套高效通用的恒电位理论计算方法,应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同时带来巨额的社会医疗成本。近十几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成上升趋势。其中,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放疗及化疗外,免疫治疗以其高特异性、低副作用的优点,成为当前肿瘤治疗发展趋势。其中,针对T细胞免疫检查点的PD-1/PD-L1的单抗治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免疫治疗方式。阻断肿瘤
近20年,声学超材料的相关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声学的发展,推动了声学功能性器件向着更优越的性能、更轻薄的体积以及更高的声波操控自由度发展。声学超构材料以亚波长尺寸的人工结构单元为特点,能够具备自然材料中本不存在的声学性质,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全新的物理现象。声学超材料的发展建立在传统的物理定律之上,通过精巧的结构设计,挑战人们常规直观的物理感官,完成了许多传统声学器件无法实现的声场操控机制。现如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