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节细胞损害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节细胞损害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特征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RGC)损害,了解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元损害的过程。
方法:体重为250—300g的成年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共20只,随机抽取1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霉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方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根据糖尿病成模时间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1月组及糖尿病3月组,每组各5只。10只大鼠做为相应对照组,每组各5只。取标本前1月使用脂溶性碳氰染料DiI(1,r—dioctadecyl一3,3,3’,3-tetramethy1indocarbocyanineperchlorate)对全部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行上丘定位注射逆行标记RGC细胞。取大鼠眼球制备视网膜铺片和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标记视网膜铺片、冰冻切片小胶质细胞和RGC。在共聚焦显微镜下采集照片。观察小胶质细胞细胞形态,分布特征,发生吞噬的细胞分布位置。计数并计算视网膜铺片RGC层小胶质细胞密度,发生吞噬的小胶质细胞密度,冰冻切片视网膜各层小胶质细胞数及RGC个数。
结果:糖尿病组视网膜铺片小胶质细胞胞体增粗,局部呈卵圆形隆起,分支减少,形态更加不规则,胞体包绕RGC。对各组RGC层发生吞噬的小胶质细胞密度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1月组RGC层发生吞噬的小胶质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3月组RGC层发生吞噬的小胶质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5)。对各组RGC层小胶质细胞平均密度进行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1月组及3月组RGC层小胶质细胞平均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糖尿病大鼠3月组RGC层小胶质细胞平均密度较糖尿病大鼠1月组有显著增加(P<0.0001)。对各组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各层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1月组A层和B层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糖尿病大鼠3月组与糖尿病大鼠1月组相比D层小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糖尿病大鼠3月组A层小胶质细胞和D层小胶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P<0.05)。冰冻切片RGC计数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1月组及3月组RGC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01);糖尿病大鼠3月组RGC数较糖尿病大鼠1月组显著减少(P<0.05)。糖尿病早期小胶质细胞与RGC数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
结论:糖尿病早期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神经节细胞损伤关系密切。1)糖尿病早期RGC层小胶质细胞即发生显著活化,表现为数量显著增加,形态改变,吞噬活跃。2)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反应主要表现在数量的显著增加,其吞噬活动可能并未随着RGC数量的显著减少而明显增强。3)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外层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以及吞噬RGC的小胶质细胞出现在IPL、OPL,表明小胶质细胞由RGC层向视网膜外层迁移。
其他文献
摘要:怎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呢?第一、认真设计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第二、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第三、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第五、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生机 很多老师都感到思想品德这门课不好教。确实,对于这门课,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總是照本宣科,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说教课,学生就会感到空泛、无趣,味同嚼蜡。渐渐地,学生就会漠视这门课,对这门课不感兴趣,结果也就达不到思想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身心得到发展、激情得到释放。教材为学生更多地体验科学探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供新的平台。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上进行有效性思考。为此,教师要树立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育新课程语文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
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是泌尿生殖系统传播疾病(STD)最常见的病原体,发病率较高,如何快速、准确的进行检测,对诊断、治疗和控制淋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意义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优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有效教学。新课改带来了新思想和新理念,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不论是教师教的行为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初中英语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初中英语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初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应注意的目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课堂教学的实践,讲述分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改革 教学的本质是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使学生最终学
目的: 研究静脉补铁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以及抗氧化维生素干预对静脉补铁诱导的CKD大鼠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为临床CKD铁剂
“算用结合”是在新课程教材改革中产生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为计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发展空间得以有效扩张,并逐步使学生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如何开发“算用结合”习题的“思维”资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本人结合课题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引发思维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但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由
研究目的:通过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项椎凸、凹侧下关节突和端椎凸、凹侧下关节突以及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相应关节突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特发性
通用技术课,作为新课改在课程形态上的一次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可谓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教师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和挑战。下面我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拉近课堂与生活实际 生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来源。技术本身跟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