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对青檀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1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温室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用Hoagland完全营养液配制以下浓度的Nael溶液:0g/l(CK)、1g/l(S1)、1.5g/l(S2)、2g/l(S3)、2.5g/l(S4)、3g/l(S5))对青檀当年生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旨在初步确定显著抑制青檀幼苗生长及干扰其生理代谢的Nacl浓度,为今后合理扩大青檀人工林的栽培范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多项指标的测定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青檀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苗木高生长增量、地径增长量、生物量增量、苗木存活率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盐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总体上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剧,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 3.在盐胁迫初期,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小,至胁迫后期,随盐浓度的提高,二者均明显增加。 4.盐胁迫仅在初期对青檀苗木的水势有所影响,即随盐浓度的提高,苗木水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久,盐处理苗木的水势又恢复到与CK相似的水平。 5.9月18日以前,CK、S1、S2、S3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S4、S5则有较大的波动,出现两次高峰值后急剧下降。10月4日,除S4降低外,其余处理(不包括S5)酶活性升高。 6.在胁迫初期,随盐浓度的提高,根系活力总体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此后,随盐浓度的提高,根系活力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7.在胁迫初期,随盐浓度的提高,SOD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此后一段时间内,各处理间差异不大,9月5日以后,随盐浓度的提高,又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体而言,随盐浓度的提高,青檀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的叶片CAT活性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CK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S1、S2、S5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的CAT活性出现两次高峰值后降低。S4的CAT活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较高的活性,到胁迫后期才降低。 8.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CK、S1、S2、S3的丙二醛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S4、S5则表现出增加、降低、再次增加的趋势。 9.随盐胁迫强度的加剧,总体上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叶片的蒸腾速率逐渐降低,气孔导度逐渐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逐渐升高。 10.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叶中全钾浓度总体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茎和根中全钾浓度呈下降趋势。随盐浓度的提高,叶、茎、根中全钠浓度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K叶、茎、根中全钠浓度比较接近,S1、S2叶全钠浓度与CK相差不大,但茎、根中全钠浓度明显高于CK,S3、S4、S5叶全钠浓度明显高于CK、S1、S2,茎、根中的全钠浓度以S3最高,与S3相比,S4、S5叶片中全钠浓度有所升高。CK、S1、S2三者各相应部位全镁浓度比较接近,与CK、S1、S2相比,S3、S4、S5叶中全镁浓度降低,茎中全镁浓度升高,根中全镁浓度降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叶、茎、根中全钙浓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表现出波动性。与CK相比,各盐处理苗木叶中全N浓度有所减小,根中全N浓度有所增加,茎中全N浓度除s2略有下降外,其余盐处理略有增加。与CK相比,各盐处理叶、茎、根中全P浓度均降低。 11.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青檀对Nacl胁迫比较敏感,种子萌发的盐度闽值在1幼左右,幼苗生长的盐度闽值在2留l左右。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课堂交流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互相碰撞、互相沟通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共享的过程,是学生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要选择好交流内容,让学生乐于交流。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交流 能力 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系统地开展城市绿地区域规划,提高绿地建设质量,是解决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植物园作为城市中大型的绿地区域,在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陶行知 学生教学模式 生活敬仰 教做学合一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
摘要:初中生都面临着升入高中的压力,单纯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和创新性。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中考试题的特征,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如何提升初三数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三数学;课堂教学;试题;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新课标已经提出来要让数学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践了参与引导教学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参与教学策略及实施方法  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
期刊
听课、评课是一个教师常规工作之一。每次听课时,脑子中都会想到似乎是被人们说了千百遍的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一节好课有什么样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好课”会有不同的理解。  普通藏文班数学基础薄弱,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大,但好的数学课有一些共性特点,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好的数学课是兴趣课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  一、利用线段图思考,让学生感知策略  画线段图是解决数学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思考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