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是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在全球35个国际化城市中,有31个是因为拥有较大的港口并在港口经济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位列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世界各大江大河三角洲无不也是以港口为龙头引擎实现了跨越发展,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腾飞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港口和港口经济发展的过程。2009年11月和2011年1月,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为我国最后一个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两大规划实施,港口是重要的龙头和突破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把东营、莱州、潍坊、滨州作为四个突破点实施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并明确提出“要强化东营港的区域中心港地位”。如何发挥好东营港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口的引擎作用,亟需深入研究区域中心港的发展模式与建设路径,进一步优化黄河三角洲港口布局,这对于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三部分,论文第一部分界定了区域中心港的理论,包括港口的定义及分类,以及区域中心港的定义,进而分析了沿海主要港口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总结出了成为区域中心港的基本形成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腹地资源、服务水平、临港产业、技术条件及体制机制等。论文第二部分确立了东营港与周边港口的比较原则,建立了基于区域中心港因素的比较方法,将影响港口综合功能的各类因素分解为若干指标,进行综合归纳和加权,最后求和排列。按照课题设计的比较方法模型,将东营港的各项指标与黄河三角洲区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渤海区域以及国内部分港口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东营港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及不足。论文第三部分阐述了东营港作为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建设的SWOT分析,从战略布局、区域竞争、港口区位、建港条件、腹地支撑、生产要素、总体实力、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等方面,探讨研究了目前港口建设中存在的发展优势、发展劣势、发展机会、潜在威胁。针对SWOT分析形成的结论,按照把握优势和机会、规避威胁和劣势的原则,确定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即增长性战略、扭转性战略、多元性战略、预防性战略。论文第四部分首先确定了东营港以后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绿色、可持续、改革创新、开放、安全的建港原则,明确了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高标准修订完善规划、加快突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深入拓展经济腹地、完善提升集疏运体系、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化改革港区管理体系、实现黄河三角洲港口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扶持政策,通过对各项对策建议进行深入分析和落实,加快推进区域中心港的快速崛起,真正发挥作为黄蓝经济区建设龙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