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血管外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3年10月至2011年3月接受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2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11人。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73.1±6.2)岁,临床(Fontaine)分期如下:Ⅱ期(间歇性跛行)4例,Ⅲ期(下肢静息痛)32例,Ⅳ期(合并溃疡或坏疽)16例。52例患者的患肢胫前、胫后动脉均未触及搏动,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 0.13~0.66,平均0.39±0.12。行腋—股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行股—对侧腘动脉旁路移植术17例,行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本组52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2例,合并糖尿病21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合并脑血栓4例。以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作为评价指标。2.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8年至今收治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瘤并伴双侧髂动脉重度迂曲的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4.2±5.6)岁。5例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及股-股动脉转流术。5例患者均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高脂血症,2例合并冠心病。以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术后下肢动脉血运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结果: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组52例病人均顺利耐受手术,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术后第2天测得踝肱指数(ABI)为0.87±0.11,与术前的踝肱指数相比(0.39±0.12),两者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本组52例患者,随访41例,随访时间1年。1年后术后通畅率为92.6%(38/41)。住院时间7-21天。平均11.4±2.68天。2.腹主动脉瘤组5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双侧下肢远端动脉搏动有力,皮肤温暖,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5例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通畅。手术有效率100%。随访1年通畅率为100%。住院时间9-17天。平均12.3±2.3天。结论:1.解剖外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对于治疗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解剖动脉旁路手术,又不宜行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重要作用。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结合解剖外旁路动脉移植术治疗合并双侧和(或)单侧髂动脉迂曲、瘤样扩张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对于治疗急诊腹主动脉瘤患者和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开腹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磁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Bcl-2、Bax表达和残余尿量、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磁刺激治疗组20只,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4只,治疗组和对照
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目‘有序的过程,包括止血和炎性反应、重上皮化及肉芽组织的形成、组织重塑二个阶段,二个阶段互相交叉,难以截然分开。目前越来越多关十microRNA C miRNA
高岭子井地段为芨岭岩体南部成矿带碱交代型铀成矿远景区,由于控矿构造马路沟断裂产状的复杂多变性,给区内钻探工程的布置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找矿工作难度。根
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优点与司法信息安全教育现状进行探究与分析,提出关于"现代学徒制"的司法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
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到Wistar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术前经外周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能否提高受体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含量,延长供心存活时间,并结
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设施设计反映了城镇的文明程度,体现了城镇的文化品位,给城镇居民以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城镇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建设必须把空间、自然、人、社会、文化
目的:应用改良的四血管阻断法制备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全脑缺血前腹腔注射PTEN(the phosphates and tensin homologuedeleted on chromosome10,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
目的:评价顶椎区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后凸畸形位于胸腰段的静止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后路行顶椎区单节段经
目的探讨4~12岁儿童胸椎椎弓根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为螺钉置入可行性、螺钉设计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7例接受了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