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和《巫术师》中的存在主义主题比较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2hy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当代英国文坛最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之一,是研究英国后现代小说无法避开的人物。福尔斯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以及大量非虚构性作品。他的小说有机地结合了深刻的哲理性主题和极具实验性的艺术手法,兼具深刻性和可读性。福尔斯的《智者》是其非虚构作品代表作,它充满了哲学思辨,系统阐述了他对后现代社会中个体存在的深刻思考。福尔斯深受法国存在主义先驱萨特的影响,整本《智者》中的哲思都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且不囿于前人的思想而有自己的独特思索。而《巫术师》虽不是他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却是他最先着手创作、花费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它无论是情境设置还是男主人公的塑造都带着福尔斯本人的记忆,并且折射出他本人的思想。因此,福尔斯的哲学笔记《智者》与其长篇小说《巫术师》可谓互为映射、互为阐释,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福尔斯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本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引言部分对福尔斯及其作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扼要介绍存在主义思想。第一章系统地梳理《智者》中福尔斯对于个体的人格结构、自由选择、存在形式、等级划分等的看法,探讨人在后现代现实环境中如何自处、如何保持个体性,如何进行自我塑造,并探讨其思想在小说《巫术师》中的痕迹。福尔斯则认为人格结构中还有第四维“逆某”(Nemo)的存在,它是一股否定性的力量,是“反自我”(anti-ego),是“非我”(nobodiness)。福尔斯认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关“少数者”(theFew)与“多数者”(the Many)的划分,但也认为这样的两分法是相对且具有弹性的,通过教育可以来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不同于萨特所推崇的“绝对自由”,福尔斯推崇“相对自由”,他鼓励个体不囿于惨淡的生存环境,而应为争取个体自由而努力。第二章探讨了《智者》中表达的对人类现实处境、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其在《巫术师》中的具体体现。福尔斯深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但是又有别于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和加缪所流露出来的大多是苦闷、消极、悲观的情绪,而福尔斯则关注人类在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如何寻求出路。福尔斯推崇“无为而治”的观念,他认为上帝以“无为”的方式作为,以“缺场”的方式在场,个体依然可以自主选择、自由成长。在《巫术师》里,康奇斯给尼古拉斯安排了一场“上帝游戏”(TheGodgame),让他在自己设置的各种处境当中来回穿梭,完成寻找自我的历程。第三章主要探讨《智者》中福尔斯对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自然与创作关系以及其在《巫术师》中的生动反映。福尔斯认为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需要在自然当中寻找寄托。福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自然之中,自然又是其创作灵感不竭的源泉。论文结论部分认为福尔斯小说之所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与他小说中凝聚着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在福尔斯创作生涯中,他一直不断地汲取着新理念、新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因而他的小说兼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哲学思辨性。作为存在主义者,福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既一脉相承于萨特又有着极强的个人特色,而这一切都和他的成长经历不可分割。通过对《智者》和《巫术师》对比性解读,我们可以更清晰领悟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以及他对自我、社会以及自然的认知和思考。
其他文献
佩内洛普·莱芙利(1933-)是一位既继承英国文学传统,又与时俱进的当代作家,她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代史专业,在创作之初却选择了儿童文学,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得到了学术界和评论界
日光温室内甜椒会发生多种病害。在众多病害中,疫病是日光温室甜椒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病,可迅速在温室内扩展。一、发病症状甜椒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挂果后最易受害。成株根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化学年会上,加拿大科学家公布了一个“食疗”新发现:从豌豆中提纯蛋白水解物可治疗肾病。这是加拿大第一次在自然食品中发现治疗慢性病肾病以及高血压的元素
戏剧作品在英汉之间的翻译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戏剧对白是戏剧作品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剧中角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剧情的演变都是通过戏剧对白来建立、表现和维持的。人
近年来,关于国内英语专业学生缺乏逻辑、分析、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的探讨不断。这些问题与英语专业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有关,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长期
据市场分析公司ABI Research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05年全球RFID读码器和读码器模块出货量超过3.5万台,2006年第一季度比2005年第一季度增长14%左右.该公司进行的另外一项调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获取英语知识重要来源之一的英语教材自然也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建构主义的不断发展及其
翻译是一项不断将某种意识形态带入到另一种文化的过程。意识形态的来源地我们称之为文化源地;而意识形态的输入地我们称为文化目的地。翻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
首先对同系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结构毒性相关研究,选取263个芳香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数据作为建模样本,分别采用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K最近邻方法和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K
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目的就是要建构全球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民族文化身份,促进文化交流。目前不少学者和翻译家从事典籍外译研究,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