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风沙源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内植被盖度的变化将对京津地区及中国东部和东亚地区生态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982-2006年GIMMS/NDVI和2007-2009年MODIS/NDVI两种植被指数、1959-2009年京津风沙源区气象站点的数据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京津风沙源区1982-2009年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探索区域植被变化规律及对主要气象驱动因子(气温、降水)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京津风沙源区将近50年来气温、降水和潜在蒸散量呈波动变化,平均气温上升0.41℃/10a,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而降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1.34mm/a,春季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其他三个季节呈现下降趋势。温度和降水的高值区都位于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潜在蒸散量在近50年的变化中呈微弱的降低趋势,区域年蒸散量大体保持在1038.37mm左右。春、夏、秋都表现降低趋势,冬季表现上升趋势,潜在蒸散量年均值与潜在蒸散量年倾向率呈相反趋势。(2)京津风沙源区1982-2009年植被生长季NDVI总体上处于小幅度增加趋势,平均NDVI的线性变化率达0.01/10a,从不同季节看春季NDVI增加相对较为明显,夏秋两季增加相对较弱。从不同的工程治理区来看,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NDVI均值要远远高于其他三大治理区,沙化草原治理区NDVI最小,表明植被盖度最低。(3)研究区内生长季植被指数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春秋季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夏季存在负相关关系,NDVI与气温和降水在空间上以正相关为主,研究区内NDVI与气温、降水复相关系数介于0.023-0.823之间,高值区位于荒漠草原亚区,低值区则分布在燕山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4)京津风沙源区NDVI与气象因子滞后性分析可知四大治理分区NDVI与上两个月的累积气温和累积降水量的相关性表现最高,相关系数达0.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