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实践经验。目前,面对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低迷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形,作为外向型经济的窗口,港口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尤其重要。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港口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港口间也面临着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等问题,不利于为外向型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因此,把握好港口体系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明确港口定位,提升港口综合功能,这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运用位序—规模法则、首位度、核密度方法等,以各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为主要指标,刻画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体系的规模分布特征和演化轨迹,并对比二者演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序—规模分布的变化轨迹为高位序平衡发展、中小港口突破、大中小港口差异化发展、枢纽港竞合下的港口融合四个阶段;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序—规模分布的变化轨迹呈现外接式分割发展、枢纽港形成及新兴港口融入、支线港大型化和集装箱网络整合四个阶段。(2)环渤海地区港口体系演化的作用机制突出表现为自然经济地理约束下的大港口主导作用明显、区域化和竞争压力倒逼港口合作并推动港口实现自组织协调、能源输出特征及转型推动新兴港口快速成长三方面。(3)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序—规模分布经历了初始发育阶段、较弱的分散化态势、不断调整时期、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四个阶段。集装箱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发展差异明显、多层次集装箱港口体系初显、枢纽港地位不断强化,港口资源整合呈分散化发展态势。(4)长三角地区港口体系演化的作用机制为枢纽港引领作用明显、集装箱技术的应用、城市群的发展和经济带的转移、港口网络和物流空间组织的优化。(5)环渤海港口群和长三角港口群在区域化进程方面存在差异,表现为环渤海三大枢纽港口采取组合港的形式,将周边中小港口纳入联运体系,集装箱运输及其背后的物流空间运营与组织网络是其港口区域化的决定性因素。长三角港口在区域化进程方面由于拥有离岸枢纽港,使其能够连接邻近中小型港口从而形成喂给支线,并且枢纽港之间、支线港与枢纽港之间,支线港之间通过不断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