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标志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粮食流通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三老”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尚未形成,粮食流通法规体系有待健全,粮食行政管理体制仍需理顺等。随着经济建设“十一五”的告一段落,我国粮食流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粮食流通政策也根据现实情况经历了一些转变。现行的粮食流通政策是否完善、其实施效果又是如何,只有对政策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更正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才能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可见,对粮食流通产业政策内容的演变及其实施绩效进行分析,总结前期经验教训,对今后政策的制定与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的演变和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研究,本文在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构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粮食流通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2004年后我国粮食流通产业政策效果评估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最后对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的改进提出了一点建议。在具体方法上,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函数和专家评分法对计量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实证研究。 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产业政策研究的成果,我国作为一个产业政策实施较多的国家,其关于产业政策制定及政策工具运用方面的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主要集中在有关产业政策效应的研究和对产业政策效果进行定性描述这两方面,针对具体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的实证分析在国内还比较前沿,粮食流通产业政策效果评估更是少见,且以理论分析和定性描述为主。本文对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并根据粮食流通产业的特点,创造性地提炼出粮食流通产业政策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国内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