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瑰宝,它们的保护需要全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协作。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形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组成的多层次保护体系。遗产真实性最早是应用于历史性纪念物的保护工作中,随着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扩大,法律、法规中多次提及真实性,真实性的内涵和外延随之不断扩展,国内外对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研究越来越重视,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起步相对较晚,而历史文化村镇面临多种威胁,正在或是即将遭受破坏,如何保护和传递历史文化村镇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等学科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历史村镇、遗产真实性研究的阐述,明确了真实性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和相对性的特点。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相关规定,确定了本文研究范围是历史文化村镇中文物、历史建筑集中的区域。在分析日本、英国和中国相关案例和我国历史文化村镇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历史文化村镇真实性的构成要素: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和保护措施3大类,10个层面3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进而构建了真实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陈炉镇、凤凰镇、党家村和柏社村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上述历史文化名镇(村)真实性得分并对其进行分类,其中陈炉镇、凤凰镇为三类,党家村为二类,柏社村为四类,进而分析其真实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保护规划涉及真实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1)现状评价,2)保护区划,3)保护措施,4)基础设施,5)实施保障五个方面,对上述几个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