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合理发展制造业对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也相当大,因此探求制造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引申到经济社会领域,从根本上缓解了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凭借区位优势和开放政策,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不仅在山东省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注重经济发展总量和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以生态文明为出发点,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实情出发探讨该地区如何在遵循生态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发展制造业。首先是对研究区域的制造业发展状况的总体分析,包括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经济总量和内部结构的描述性分析和山东半岛八大城市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具体分析,以及从自然资源和环境两方面出发的对半岛制造业的生态发展的分析,探讨粗放型发展方式对半岛制造业发展带来的约束。其次,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17个城市的具体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本文选取了与山东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18个单项评价因子,构建了山东省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再结合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计算出2010年山东省各城市的二级、一级和最高级评价指标的指数值,并对此进行评价分析,指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发展制造业过程中面临的生态问题。最后,本文联系山东半岛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有利于制造业生态发展的建议并就本文后续研究提出展望,为山东半岛乃至山东省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