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3.0T SPACE增强序列在正常臂丛节后神经成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07-16至2015-02-05于我科3.0T MR行臂丛神经3D–STIR快速自旋回波变角度激发技术(Spatial And Chemical Shift Encoded Excitation,SPACE)增强扫描检查中正常臂丛神经者(单侧,若双侧均正常者随机取一侧)23例(A组);另选取2013-04-15至2014-07-15在我科3.0T MR行臂丛神经基于背景抑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检查者中正常者(筛选条件同A组)21例(B组)。将所得到的原始薄层图像传到相应的后处理工作站中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construction,VR)及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等后处理,在MIP后处理图像上分别统计两种成像序列的臂丛神经各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神经的显示率、两种序列图像的背景抑制情况及臂丛神经各部分的显示情况(是否形态显示清晰连续、边缘锐利)。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P值<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A组图像臂丛神经各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的神经显示率分别为98.3%、94.2%、91.3%,B组图像臂丛神经各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的神经显示率分别为85.7%、77.8%、61.9%。两种图像的神经各部显示率用卡方检验统计方法分析结果为3D-STIR SPACE增强序列扫描对显示臂丛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均明显优于DWIBS序列,且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其对臂丛神经显示方面的效果优于DWIBS序列图像,且经过秩和检验统计方法显示两组序列虽然对臂丛神经背景抑制方面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3D-STIR SPACE增强扫描序列在显示各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方面明显优于DWIBS序列。说明3D-STIR SPACE增强扫描序列对臂丛神经成像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DWIBS序列。应用3.0T SPACE核磁共振神经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增强扫描序列冠状位成像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臂丛神经形态解剖学信息。结论:1.3D-STIR SPACE增强序列与DWIBS序列臂丛神经成像在各臂丛神经根、干及锁骨下段神经显示率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可尝试将3D-STIR SPACE增强扫描结合常规序列作为臂丛神经检查的常规检查方案。2.3D-STIR SPACE增强扫描序列较DWIBS序列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各部。目的:讨论SPACE增强序列在臂丛节后神经非外伤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诊断为臂丛节后神经非损伤性病变的患者,其中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1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20例,均经病理或手术探查证实。24例患者均行MRI臂丛神经常规序列及MRN增强扫描,观察相应病变的MRI表现。结果:3例神经鞘瘤分别位于左侧臂丛神经中干、右侧臂丛神经下干、左侧C5神经根,1例神经纤维瘤起源于右侧臂丛神经下干;肿瘤的生长方向与载瘤神经纤维长轴一致,与邻近正常神经分界清楚。肿瘤在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混杂稍高信号,3D-STIR SPACE增强不均匀轻度强化。20例TOS患者中6例无明显异常MRI表现,8例仅为受压神经信号增高,6例较重病例中伴有神经形态增粗,走形移位。结论: SPACE序列能够清楚显示臂丛神经非外伤性病变,包括病变位置、累及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准确诊断及治疗臂丛相关病变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