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活性炭吸附染料废水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e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活性炭吸附染料废水的系统中,影响吸附行为的因素众多,包括投加量、粒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活性炭方面,浓度等染料废水方面和时间、温度、pH值等外界环境方面。目前,对于影响吸附因素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若能实现上述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程度的定量表征,找出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就能方便快捷地选择优质吸附剂、追求最佳吸附效果和提高活性炭的利用率。利用主要因素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对吸附效果进行预测,可以为复杂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结合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和定量分析三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气体吸附法对木质、椰壳、煤质、竹质四种活性炭进行微观形貌观测和微观结构表征;用木质、椰壳、煤质三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模拟染料废水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表征影响系统吸附的因素;在灰色理论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对吸附效果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温度、pH值、溶液浓度、活性炭投加量、粒径都对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去除率先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在吸附饱和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因发生脱附现象而有所减小;温度升高、碱性条件、低浓度、投加量增多、粒径越小,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增大。(2)投加量、温度对去除率的灰色关联度绝对值都大于0.8,投加量和温度对去除率有相对显著影响,关联度为正值,去除率随着投加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浓度、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且温度与吸附量正相关,浓度与吸附量成负相关,说明温度升高、浓度减小能有效促使吸附量的增大。此外,粒径与pH值对吸附量、去除率的贡献度不稳定。(3)微孔率与吸附量的关联度在0.8~0.9之间,微孔率对吸附量有相对显著影响;总孔容与吸附量的关联度在0.7上下,总孔容对吸附量有明显影响。微孔率与吸附量负相关,总孔容与吸附量正相关,说明总孔容越大、微孔率越小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就越好。(4)71.2~118.0nm、27.0~34.0nm和34.0~71.2nm三个孔径区间对活性炭饱和吸附量的灰色关联度为正值且绝对值较其他区间大,说明27.0~118.0nm范围内的孔越多,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性能越好。以27.0~118.0nm区间内的孔容和吸附量建立的GM(1,2)模型,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5)在灰色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经学习样本训练后对测试样本的预测值最大误差仅为0.0114,该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模型简单、运算快捷等优点。
其他文献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和教育改革进程。基于纸和笔测验的传统考试,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出题、批改试卷、统计工作量大,教师将成绩作为
目的通过对某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激励评价的研究,分析影响该医院医护人员激励的因素,考察激励与员工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医院构建内部有效的激励制度,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树突状细胞(DC)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调节剂。DC的一重要特征是通过交叉呈递使外源性抗原进入MHC I类途径,从而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8^+T细胞,以诱导机体产生抗
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最近发现的TNF家族的新成员,与Apo-1L(FasL)有较高的同源性。TRAIL有两类受体,一类是死亡受体,诱导肿瘤
初始T细胞必须与免疫系统中专职抗原提呈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活性.很多研究者利用不能维持淋巴液和血液循环的离体淋巴结来分析T细胞和DC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巨细胞病毒(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健康人感染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移植患者中,病毒重新激活,导致严重的感染,CMV能通过干扰细胞因子的调节,进一步引起宿主的免疫抑制,而细
美国金融风暴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因现金流枯竭而倒塌的企业比比皆是,甚至令无数企业仰望的“企业帝国”也难以幸免。从中我们
大多数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是在炎症病理条件下由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产生,现在认为它在免疫应答及其调节、淋巴组织和器官的形成、淋巴细胞的迁移等多种生
目的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6亚基片段进行亚克隆、表达,获得重组的亚克隆多肽,为进一步研究PA6亚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PA亚基cDNA 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PA6 片段,应用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