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生物合成苯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maohhmao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是乳酸菌产生的一种新型抑菌物质,它不仅能够抑制多种食源性致病菌,而且对引起食品腐败的真菌具有广泛的作用。此外,苯乳酸稳定性高,安全无毒,有望开发成一种新型生物防腐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国外对苯乳酸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1998-2008),存在诸如乳酸菌种产量低、底物成本高和发酵时间长等问题。本文在国内率先对乳酸菌合成苯乳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筛选高产苯乳酸的乳酸菌;研究其产生苯乳酸的途径和机理;优化乳酸菌生长细胞产生苯乳酸的发酵条件;研究影响乳酸菌静息细胞合成苯乳酸的因素;乳酸菌合成苯乳酸的酶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利用MRS培养基发酵和HPLC检测,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泡菜中分离出一株高产苯乳酸的乳酸菌菌株,30℃培养72 h最高可产生91.3 mg/L的苯乳酸。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sp.SK007,GenBankaccession number:DQ53452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和植物乳杆菌亲缘关系最近。研究利用苯丙氨酸途径合成苯乳酸,提高苯丙氨酸的浓度可以增加苯乳酸的产量。以1.5g/L苯丙氨酸为底物的转化过程中发现:发酵72 h苯乳酸达到最高,而此时苯丙氨酸剩余94%、检测不到中间产物苯丙酮酸,这表明转氨反应是苯乳酸合成的限速步骤。进一步对影响转氨反应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氨基受体α-酮戊二酸的缺乏是主要因素。研究了通过促进转氨反应提高苯乳酸的途径,分别采用添加α-酮戊二酸、谷氨酸以及柠檬酸和谷氨酸,苯乳酸产量有一定提高。苯丙氨酸的转氨反应已成为苯乳酸合成的瓶颈。在此基础上,使用苯丙酮酸替代同浓度的苯丙氨酸作为底物合成苯乳酸,结果苯乳酸产量提高了11倍、发酵时间缩短了48 h、原料成本降低了2/3。这表明,以苯丙酮酸为底物是苯乳酸合成的有利途径,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对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用廉价的玉米浆代替昂贵的蛋白胨作为氮源。利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得到的培养基成分(g/L):为葡萄糖30,玉米浆47,酵母粉5,磷酸氢二钟3,醋酸钠5,柠檬酸三铵2,硫酸镁0.58,硫酸锰0.25,吐温-80 3 mL,苯丙酮酸5。最适的培养温度30℃、接种量3%、静置培养。发酵过程中pH变化对苯乳酸影响很大,可采用添加0.5%的缓冲盐及中和剂进行内源调节。在发酵罐中,采用后期流加碱液控制pH的方法有利于苯乳酸合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00 L发酵罐中试,苯乳酸产量达到2.81 g/L。利用乳酸菌静息细胞也可以合成苯乳酸,HPLC分析了静息细胞内、外的苯乳酸含量,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苯乳酸释放到转化液中。研究了细胞浓度、底物浓度、表面活性剂以及环境因素对苯乳酸产生的影响,得到的转化条件为:菌体静置培养24 h、用pH6.0的缓冲液收获细胞调节浓度为20g/L,加入2g/L苯丙酮酸,35℃、120 rpm反应2 h,苯乳酸产量可达0.98 g/L。静息细胞重复利用实验表明:第二次使用时,细胞活力仅为首次使用的20%,第三次已没有苯乳酸产生。进一步研究表明还原型辅酶NADH的缺乏是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反应过程中辅酶缺乏这一问题,构建了基于辅助底物的酶法再生体系。研究了葡萄糖、乙醇等辅助底物对苯乳酸合成的影响,确定葡萄糖是最适的辅助底物。在添加1%的葡萄糖,细胞重复利用5次活力仍能保持80%,细胞冷藏10天仍有60%的活力。经过超声波破碎、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和AKTAExplore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等分离步骤,纯化得到乳酸脱氢酶(LDH),SDS-PAGE呈现单一条带,HPLC检测纯度达98%。比酶活提高34.29倍、达到203.30 U/mg,回收率19.27%。在各纯化步骤中,该酶作用丙酮酸和苯丙酮酸的比值恒定,说明此酶是将苯丙酮酸还原成苯乳酸的主要酶。由SDS-PAGE得到LDH相对分子质量为39 kDa,而凝胶过滤色谱求得LDH的相对分子量约为80 kDa,因此,推断乳杆菌LDH分子内有2个亚基,是一种二聚体酶。圆二色性分析表明,LDH二级结构中α-旋占14.9、β-折叠35.7%、回转结构由为28.6%、无规卷曲为20.8。纯化的LDH作用苯丙酮酸的最适作用温度是40℃,超过60℃迅速下降;最适pH值为6.0、在4-8之间保持稳定;Mg2+、Mn2+对酶活力有促进作用,Cu2+、Hg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LDH对丙酮酸和苯丙酮酸的亲和力差别很大。采用Lineweaver-Burk法作图法,求得LDH作用丙酮酸和苯丙酮酸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0.31、1.69 mM。对10株乳杆菌的乳酸脱氢酶活力与其合成苯乳酸的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乳杆菌之间LDH对丙酮酸和苯丙酮酸的差别很大,对苯丙酮酸高的LDH乳杆菌产生了高的苯乳酸含量。因此,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可以作为筛选乳酸菌产生苯乳酸的标准之
其他文献
外圆磨削过程中,由于不稳定磨削产生的振动,导致加工工件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波纹度现象的恶化。基于与XX机床厂合作课题“MGB1412×250型高精度外圆磨床动态
考虑供应商存在产能限制时,研究因库存不足或不精确产生的两种市场搜索模式——顾客搜索模式和零售商搜索模式下零售商联合订购和定价决策,并同已有文献中未考虑产能及库存不
低熔点封接玻璃以及稀土掺杂铋硼酸盐玻璃是近年来新型硼酸盐功能玻璃研究的热点。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新型玻璃体系的开发和认识以及掺杂稀土元素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方面,
英语易读性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研究成果在教育、军事、出版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易读性测量公式普遍存在测量准确性不高、测量范围受限以及测量变量缺失等问
在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植物能感受病原菌的入侵并激活多种防卫反应,同时病原菌为了从寄主获得养分和寄生,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植物的防卫反应。我们以拟南芥与假单
研究背景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它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病因使体内组织细
织物组织结构自动识别是纺织工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针对在织物组织结构识别中碰到的,在高放大倍率下,仅仅通过一次拍摄,难以获取反映一个循环周期内织物组织结构图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天镇汤对偏头痛痰瘀证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改善患者伴随症状、中医证候的影响,确认天镇汤对偏头痛痰瘀证的预防性
自1976年韩礼德与哈桑首次提出衔接理论以来,语言学界就不断出现该理论应用于语言学习的研究。尽管衔接理论不断地遭到抨击与质疑,但无可否认,该理论正不断地发展并趋于完善
根据河南省2008—2010年52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采用样本逐步回归分析,分析了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上市公司权益资金比例较高,债务资金较低,并且债务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