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人在跟师刘德喜教授三年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刘教授能耐心热情对待每位患者,临诊中”遵古而不泥古”,善于运用古方化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脾胃病的治疗,更是有独特的心得。笔者在此基础上,通过跟师随诊,系统采集病例信息、系统归类分析刘教授的典型医案和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刘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用药特点和临床经验。本文第一部分是刘德喜教授及其学术渊源和古今脾胃学说简述。主要介绍刘德喜教授的个人简介、成才经历,刘教授的学术渊源,以及脾胃病学说的古今各家分析。学术渊源包括内容:一、源内经伤寒、重视脾胃学说;二、重东垣,但又不囿于东垣;三、倡导脾胃转枢理论等内容。脾胃病学说的古今各家分析主要是介绍张仲景、李东垣、刘完素、叶桂、张锡纯的脾胃论和当代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邓铁涛教授、张镜人教授、李振华教授的脾胃学说及观点。这些都是脾胃学说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本文第二部分是刘德喜教授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来源于跟师三年的心得体会及刘教授的口传心授,从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方药分析,对刘教授的脾胃学术思想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并提炼其学术思想。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一、倡脾胃转枢理论,提出“调枢五法”,调枢五法,包括:理气调枢、益气调枢、清热调枢、温中调枢、化瘀调枢;二、从肝论治脾胃病;三、主张脾胃以“运、通”为用;四、推崇“痰瘀理论”。第三部分主要是刘德喜教授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方面,主要就刘教授临证中的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胃癌、结肠癌的论治,进行总结。总结刘教授的用药特点为:一、注重调神,倡心胃相关;二、疏肝木以助脾土;三、枢调气机同时,兼清郁热;四、注重活血化瘀、化痰。第四部分是刘德喜教授运用脾胃转枢理论的思想,从疏肝调枢、理脾和胃入手治疗,并以此为基础自拟治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经验研究。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治胃汤并联合西药兰索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胆汁反流情况,评价治胃汤治疗的疗效,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