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从投入临床实践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其适应症不断扩大,治疗人群及患者数量相应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治疗并发症就成为了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而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技术不但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其治疗效果也优于传统盲穿法。因此本课题主要观察对比超声法与传统盲穿法二者之间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观察可否依靠超声技术可视化优势,而采用低浓度麻醉药液来达到与高浓度药液同等的治疗效果,更进一步增加该项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选择拟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病例共96例,随机分为4组,U1组24人,超声引导下使用0.8%利多卡因5毫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M1组24人,传统盲法下使用0.8%利多卡因5毫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U2组24人,超声引导下使用0.4%利多卡因5毫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M2组24人,传统盲法下使用0.4%利多卡因5毫升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并观察首次穿刺成功率、霍纳征出现率、霍纳征维持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从而进行各项数据观察对比。[结果]1,首次穿刺成功率方面,采用超声法的U1、U2组较传统盲穿法M1、M2组成功率提高,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霍纳征出现率方面,相同浓度药液不同方法组间对比(U1组与M1组对比,U2组与M2组对比),超声法均较传统盲穿法在相同浓度药液穿刺后有较高的霍纳征出现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相同方法组间对比(U1组与U2组对比,M1组与M2组对比),U1、U2组无显著差异,M1组较M2组亦无高霍纳征出现率;3,霍纳征维持时间方面,U1组与M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U2组与M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U1组与U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M1组与M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出现率方面,相同浓度药液不同方法组间对比(U1组与M1组对比,U2组与M2组对比),超声法均较传统盲穿法在相同浓度药液穿刺后有较低的并发症出现率,不同浓度相同方法组间对比(U1组与U2组对比,M1组与M2组对比),其中U1、U2组无显著差异,而M1组较M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较传统盲穿法更加安全、有效;2.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在低浓度下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